请输入关键字

灾害救援研讨 助推红十字应急体系建设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0-01-20

9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援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燕君、备灾救灾服务中心主任魏天增、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王正华代表北京市红十字会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紧抓机遇 乘势而上 肩负起协助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使命》的发言。

9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援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北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刘燕君、备灾救灾服务中心主任魏天增、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王正华代表北京市红十字会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紧抓机遇 乘势而上 肩负起协助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使命》的发言。

研讨会第二天,与会代表到华山医院观摩中德野战医院、上海市红十字会的应急演练;参观了华山医院和上海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听取工作介绍。

研讨会第三天,与会代表参加了上海市红十字会举办的“ 救护为人道 健康迎世博”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

三天的研讨会,安排得紧凑、丰富,德国红十字会关于野战医院的建设,使我们大开眼界,找到了差距;武警总院救援队——国家顶级救援队的救援经验,使我们耳目一新,找到了方向;其他救援队的救援经历,使我们敬佩感动,增添力量。大家畅所欲言,对红十字会的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应急救援队和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管理,有了统一的共识,收获颇丰。研讨会对红十字救援队建设和参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灾难带来损失,也带来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汶川地震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共派出107批紧急救援队,37批心理救援队,为灾区近23万群众提供了紧急的医疗救援服务。红十字会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即检验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援能力,也推动了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的快速建设。

在公众中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教,开展救护培训仍然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完善救援队伍人员、技术、装备配置及后勤保障工作,是打造红十字会专业救援队伍的必需;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规范、训练,是建立救援辅助力量的途径。全面提高综合防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风险和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红十字会当前极为重要的任务。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红十字运动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们这个世界充满着危机和风险,国际联合会秘书长 BEKELE GELETA为《2009世界灾害报告》写的序言中告诫我们要早预警和早行动,他说:事实已经越来越证明备灾领域1美元的投入可以节省救灾工作4美元的投入。早预警和早行动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减少弱势,提高应灾能力。让我们记住这些话,并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