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丝路新探”公益无国界: 清华学生红会赴柬埔寨开展海外实践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7-08-15

2017年7月26日至8月8日,“丝路新探”暨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海外实践支队一行13人在柬埔寨进行了学习访问。此次实践支队为清华红会与校团委“丝路新探”项目合作支队,通过调研柬埔寨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参与,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国在全球健康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战略与前景。

在为期两周的实践中,同学们将足迹留在了金边、西哈努克、暹粒3座城市,参访了包括大学、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孤儿院、儿童医院等在内的共15家机构和组织,并与超过40位的相关组织负责人或参与者进行了座谈与交流。在调研中,支队成员深入探讨柬埔寨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现状与挑战,也形成了对柬埔寨社会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

作为清华红会与校团委“丝路新探”项目的首支合作支队,本次海外实践从“柬埔寨艾滋病防治与社会参与”切入,试图探讨全球健康与发展的相关议题。

支队成员参访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国艾滋病健康基金(AIDS Health Foundation)、 家庭健康国际性组织(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等国际组织在柬埔寨的分支机构,考察了吴哥儿童医院(Angkor Hospital for Children)与奥普陀寺儿童社区(Wat Opot Children's Community),并与柬埔寨红十字会(Cambodian Red Cross)、柬埔寨卫生部和劳工部、当地NGO以及多位基层社区支持工作人员深入交流。

为了调研在艾滋防控3.0时代下柬埔寨青年的所思所行,实践支队到访了金边皇家大学(RoyalUniversity of Phnom Penh),柬埔寨智慧大学(PannasastraUniversity of Cambodia)、柬埔寨健康科技大学(Universityof Health Sciences of Cambodia)等高校,了解了高校的艾滋病相关工作以及当地大学生对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的认识。

在实践过程中,支队还接触到了柬埔寨医疗健康战略与政策的制定者、资金与技术的管理者与提供者,深入到防艾、控艾工作的最基层中,倾听一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艾滋病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的声音,观察他们的工作与生存状况。
同学们了解到海外援助与本土形成的公共卫生网络是柬埔寨成功防控艾滋的关键。化学系大二学生徐靖一在总结中写道:“柬埔寨处在发展与改变之中,很明显的是目前相关国际援助已有了减少的趋势。柬埔寨在艾滋防治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但它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此次海外实践支队是由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领头组建的,成员大多都从事过无偿献血、同伴教育、艾滋病防控、急救教育等工作。2017年8月1日,支队来到了柬埔寨红十字会,并得到了副秘书长优拉纳等人的亲切接待。

优拉纳先生代表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柬埔寨红十字会主席、洪森首相夫人文拉妮欢迎清华大学到访。支队成员就相关话题与柬埔寨红十字会官员进行讨论,深入了解到其在柬埔寨卫生体系构建、推动全民应急救护技能掌握、普及宣传防艾知识等方面的经验。柬埔寨红十字会也对清华学生红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且有意愿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卫生领域的合作。

柬埔寨新闻频道电视台(CNC)和柬埔寨国家电视台(TVK)共同采访了清华大学学生红会参访柬埔寨红十字会,并表达了对中柬友好交流的美好祝愿。

支队在实践中还深刻体会到了清华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力与清华校友的凝聚力。在金边,队员们得以与柬埔寨卫生部、劳工部任职的清华校友深入沟通,获得了对调研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柬埔寨清华校友、柬埔寨劳工部劳动市场信息副主管佟少萌(Thorng Samon)表示:“希望成立清华校友会柬埔寨分会,进一步增强清华校友网络的联系,也有助于两国校友的合作沟通,促进两国友谊和发展。”

赴柬埔寨社会实践支队不仅是清华红会与校团委“丝路新探”合作下探索出来的全新公益类社会实践模式,更是《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Global Competence on Belt and Road)的重要一课。

支队由来自人文学院、医学院、环境学院、生命学院、经管学院、化工系、化学系、热能系等院系的12位本科生和硕士生组成,其中包括7位清华学生红会骨干成员。带队老师、医学院教授程峰老师全程参与,在实践途中带领同学进行参访工作,及时进行知识补充和专业点评,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海外移动课堂”。

支队在行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邀请在清华留学的柬埔寨学生为大家进行高棉语培训,程峰教授开设了多场关于全球健康的专题讲座,支队成员确立了“国际援助与本土力量演变”“艾滋病医疗资源配置”“中柬两国防艾政策及政府推动作用”等研究课题。
在实践过程中,支队成立了包含四位正式党员、三位预备党员的临时党支部,进行了两次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传播及意义”、“西港经济特区观察”为主题的党建活动。

支队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全球健康与公共卫生为调研立足点,深入观察并客观认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情况。通过浸润式体验,支队成员能够感知中国力量在柬埔寨社会的体现,把握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情况,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观与世界眼光。
医学院三字班学生邵韵文对此深有感触:“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和先行者,肩负促进亚太地区共同发展的责任。在这次柬埔寨之行中,尤其是在孔子学院和西哈努克经济特区两地,我看到了中柬携手迈步的和谐局面,看到了中国在柬埔寨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在海外课堂中边实践、边总结、边分享,对柬埔寨的印象也愈发立体、清晰。正如清华学生红会会长、柬埔寨支队队长、人文学院三字班马欣欣所说:“离我们越近的地方,也许是我们越不了解的地方。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运、推动世界和谐共赢之责任在我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