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市红十字会4学时应急救护培训课上,培训讲师侯策跪在地上边解开模型人具的衣服边为大家讲解到,“心肺复苏按压的部位要准确,位置在胸部正中。”
如何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如何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这些都是在本次课堂上侯策要给大家讲解的知识。
为了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全民应急响应体系,进一步夯实北京市社会应急能力建设基础,根据《北京市应急救援力量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实施方案》要求,由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的“4学时应急救护培训和知识普及项目”从2021年9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该项目课程设置分为4学时应急救护取证培训和2学时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两种形式。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红十字会4学时取证培训累计完成12.5万人次,2学时应急救护知识普及12万余人,且参与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来参加培训的年轻人占到培训总数的一半以上。”该公益项目的承办方之一北京盛世民安应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道。她讲到,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参与这种类型的培训,一方面是他们勇于主动接触新鲜事物,愿意参加线下培训活动,想要切身体验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年轻人也对自身身体健康也更重视了,有很多人是通过网络等媒介看到红会有相关培训,打电话主动报名。
半天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一项基本的救命技能,这份收获让大家很有满足感。不仅如此,培训课后的一些急救知识应用事例也让学员们觉得这课程没有白上。
2021年11月7日,一名参加过专项师资初训班培训的同学韩晴,就在其校内利用所学的心肺复苏知识和AED成功施救院内同学,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学习之前一直以为心脏的位置是偏左边的,上了课才知道心脏其实是在中间的,只是稍微偏左了一点。”参与此次培训学员赵悦说道。很多学员表示,期望能够再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切实有用的相关活动。
课程不歇,学习不止。接下来北京红十字会也将继续通过电视、广播、公益广告和多媒体推送等多种形式加强应急救护宣传倡导,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人人学急救、你行我也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张蕾 杨庭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