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博爱家园”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面向全国推出的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红十字特色的人道公益项目。
2021年,朝阳区红十字会积极推进“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推动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工作机制,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打通人道服务“最后一公里”。红十字博爱家园示范点已分别在朝阳区孙河地区康营家园一社区、香河园街道西坝河西里社区、八里庄街道远洋天地社区、安贞街道安华里、安外社区挂牌启动,占首批北京市红十字系统示范点总数的三分之一。
12月16日,康营家园一社区新增24小时智能急救站、急救包等设备物品。应急救护培训等常态化开展的红十字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暖。
在原有面向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开展的义务理发、上门义诊的基础上,社区特别在今年入冬前,开展了一项为“易受损人群家庭”清洗暖气管的服务,“多年不清理,他们家里的暖气都不怎么热乎,‘让他们这个冬天暖和些’是社区红十字会首先想要做的一件实事儿。”社区红十会领导小组副组长吴伟娜解释道。
从“睦邻之家”到“红十字博爱家园”,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康营家园一社区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了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全社区已有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队、红十字文化宣传队、红十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等7支队伍280多名志愿者。
社区居民赵寿田是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在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了大半辈子全科医生的他“退休不退岗”,“每周二入户义诊,周五在红十字博爱家园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协助来社区义诊的医生做咨询、健康指导。”赵寿田说,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才十几个人,六、七年下来,人数翻了好几倍,服务的内容也更多样了。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取药很不方便。”吴伟娜说,“大部分老人会等孩子休息时帮忙取,自己去的话,距离我们社区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公里外,来回要4公里,途中必经的黄康路与京密路的交叉路口又是事故多发路段。就这样,红十字专家义诊志愿服务应运而生。”
红十字博爱家园试点项目的开展,让60岁的丁利霞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红十字救护员,“帮助邻里们取药送药五六年,我越来越觉得学一点红十字急救知识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近期每个月至少两次的健康知识或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我已经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烂熟于心。一旦遇着什么事儿,心里准不慌。”
撰稿:刘娜
编辑:刘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