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生命接力在 “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延续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5-09-20

9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里洋溢着温暖与感动的氛围。在第11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的 “致敬希望英雄”——2025年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首都高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招募季活动在此举行。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委员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各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各高校代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献血者、受捐者、志愿者代表约200人参加活动。

1.jpg

活动中,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坚向热血挽救生命、大爱传递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同时呼吁首都高校广大师生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凝聚起守护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殿军对高校学生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表示深深的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邓怡代表首都高校发言,鼓励高校青年要在公益事业中勇担责任、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与担当。 

活动现场,北京市第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亮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捐献经历。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从接到配型成功通知时的惊喜与坚定,到完成捐献过程中的种种心路历程。“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安全,对志愿者的健康无损,却能成为拯救一个生命的希望之光”。他的话语真挚诚恳,赢得了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也让在场学生对捐献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无偿献血志愿者代表,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魏景璐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多年坚持献血的感人故事,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热血担当。

生命重逢:供患见面环节感人至深

上午10时,活动迎来了令人动容的时刻。主持人邀请全场观看一段名为《生命的回响:一份礼物,一个未来》的短视频,视频真实记录了白血病患儿小宇重获新生的曲折历程。小宇和妈妈在视频中的真情诉说,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许多人眼眶泛红,现场弥漫着感动的气息。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与期待的目光中,北京市第4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承赣,与三年前他救助的患儿小宇一家,首次面对面相见。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小宇妈妈眼中瞬间涌出泪水,她紧紧握住李承赣的双手,声音哽咽:“恩人,终于见到您了!这三年来,我们每一天都盼着能当面感谢您。” 说着,她深深鞠躬,久久未曾起身,这份饱含感恩的举动,传递着一家人三年来的感激之情。

 2.jpg

在主持人引导下,两人回忆起三年前的缘分。2022年,还在读大学的李承赣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答应捐献。“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他谦逊地说道,“没想到能见证这样一个生命奇迹的诞生。” 小宇妈妈拿出三年前在医院为孩子拍摄的视频,画面中虚弱的小宇与如今活泼健康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化疗期间,小宇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他一直很坚强。直到得知配型成功那天,我们全家相拥而泣,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李承赣拉着小宇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也能帮助他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小宇用力地点点头,稚嫩的声音充满力量:“我长大了也要像叔叔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场跨越三年、关乎生死的特殊见面持续了近二十分钟,两个家庭的缘分就此紧紧相连,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高校学生感慨,这是他们上过最生动、最触动心灵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延续爱心:多项活动传递生命希望

供患见面环节结束后,宣传招募季启动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与会领导、捐献者和高校学生代表共同按下启动装置,正式开启了2025年首都高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招募季。一场旨在动员更多高校学子奉献爱心、加入生命接力队伍的行动将全面展开。

3.jpg

高校学生代表随后宣读《倡议书》,他们用青春激昂的声音呼吁:“如果您身体健康,年龄在18至45周岁之间,请勇敢地加入中华骨髓库!只需留下一份血样,您就可能成为拯救生命的英雄!” 北京林业大学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带来的手语表演《真心英雄》,以优雅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深刻诠释了生命接力的意义,也将奉献、担当的精神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

4.jpg

截至目前,北京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人数近16.7万人,成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773例。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是一个生命重生。这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新的起点——生命的接力棒正在传递给更多人,爱心与希望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