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北京的秋日已有些微凉,驻京部队某医院细胞采集室内,正在书写着一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两位素不相识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正在为两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献上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血液流动的声音
就是生命绽放的声音
上午9时,采集仪器的滴答声在安静的采集室里显得格外清晰。鲜红的血液通过导管缓缓流动,仿佛在诉说着生命接力的故事。
32岁的郭先生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目光温柔而坚定。作为北京市第77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位乡镇公务员的脸上始终带着平静的微笑。“当我接到初配型成功电话时,激动极了。”他轻声说道,“能够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另一个生命继续绽放,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
就在相邻的采集床上,文缘先生——北京市第771例捐献者,正注视着仪器中缓缓流动的血液。他动情地说,“想到远方有一个人正在等待这份生命的种子,我就觉得所有的准备都是值得的。”
善意如星火
终成燎原之势
郭先生回忆道,2019年9月5日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决定,源于一位特殊的引路人——北京市第1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齐鸣。“他不仅是我朋友,更是我的榜样。他让我明白,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曙光。”
齐鸣特意来到现场陪同郭先生一起进行采集
文缘的捐献之路则源于一份深切的感同身受。“我的亲人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我亲眼见证过等待的煎熬与重生的喜悦。”他说这话时,眼中闪着泪光,“当2019年在献血车上看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时,我就知道,这是我一定要做的事。”
生命的接力
需要勇气更需要爱
采集过程中,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始终守护在旁,细心监测着各项指标,不时为他们递上温水。这个温暖的场景,让整个采集室充满了家的温馨。
“说实话,接到初配型成功的电话时,我也曾有过忐忑。”文缘坦诚地说,“但红十字会老师的专业讲解和全程陪伴,让我完全放下了顾虑。”他还特别感谢所在公司的支持:“董事长亲自调整我的工作安排,同事们每天都为我加油打气,让我感受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战斗。”
郭先生的家人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家人说,救人一命是最大的福报。他们的支持让我更加坚定。”
让善意之花开满人间
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两份满载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整装待发,即将奔赴患者所在的医院。
一份造血干细胞,延续的是一个生命,拯救的是一个家庭,彰显的是我们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两位捐献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英雄。
在这个秋日的下午,两份生命的种子正在奔向需要它们的地方。而采集室里,两位捐献者相视而笑,他们的手臂上还留着采血的针孔,但他们的眼中,却盛满了人世间最动人的光芒——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善意的坚持,对人间大爱最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