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上午,29岁的王先生在驻京部队某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北京市第76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先生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毗邻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武乡县,从小他就耳濡目染听说了很多家乡的共产党员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身为农民的家中长辈也经常教育他,长大了要做对党和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幼年起他就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对共产党员和中国军人有着特别的情愫和崇拜之心。
2015年,王先生考入大学来到北京,期间刻苦学习。2017年五四青年节时,习主席到学校考察,勉励青年学生,“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句话犹如一把烈火,点燃了他心中自幼的微光,点点微光开始发芽、生根、变热、变亮。当年夏天,他报名参军,于9月踏上了开往边疆云南的军列,服役于火箭军某部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在火热的军旅青春中,他践行着“做习主席的好战士”的革命军人钢铁誓言。2019年,因公负伤后,他于9月退伍,回到学校继续攻读学业,并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课余时间他也积极参加学校武装部的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军报国。
临近毕业的2022年,他受到“建设一带一路伟大工程”的感召,通过校招入职了一家国际工程央企。3年来,辗转于非洲安哥拉、中东阿联酋工作。海外环境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热情,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期间,还利用网课和回国休假的时间,攻读了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
在问及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初心时,他说从本科开始,在学校的爱心宣传动员下,就有着基本半年献一次血的习惯,迄今已累计献全血8次共计3000ml,其中有1次还是在阿联酋参加当地的爱心志愿活动献全血400ml。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在2024年2月6日,回国休假的路途上,在北京西站献血时,经护士的宣传介绍,留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5月14日,还在阿联酋工作的王先生,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问是否有意愿继续捐献,他丝毫没有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说当时的第一感觉是意外,因为没想到会这么快就配型成功,紧接着的就是惊喜,因为可以在对自身没有伤害的前提下,挽救他人的生命,对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他说,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这就是青年人要做的“大事”。
随后在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后,他立即向单位领导请示请假回国完成捐献,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同意和大力支持。在后续的日子里,他陆续完成了面谈、采集高分血样、体检、注射动员剂、采集等流程。期间,他的善举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在问及有什么话想传递给患者时,他说,“希望你健康地活着,好好地生活,将这份爱在人间继续传递下去,做对党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恰逢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他说,他这份小小的善举,刚好也是献给党和社会的一份小小献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他感到格外的自豪。他说,“追寻光,成为光,微小的光,也能照亮他人的生命,平凡的人,也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捐献当天,北京市红十字会、海淀区红十字会、中铁国际集团、万寿路街道、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的相关领导进行了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