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这份万里挑一的际遇,对我而言是幸福的”——北京第7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5-07-30

2025年7月30日,在驻京部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29岁的王先生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通过导管缓缓流进分离机,造血干细胞被一点点采集出来。这些“生命的种子”将在第一时间被送往远方,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王先生由此成为北京市第7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故作镇静”的承诺:从入库到捐献的三年等待

王先生从事电力数字化工作,同时也是一名有着近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2022年3月12日,他在献血时经护士宣传,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我母亲年轻时经常献血,受她影响,我从研究生时期开始每年献血,至今已献全血3000毫升。入库时就想,如果能匹配成功,一定要帮一把。”

今年年初,王先生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当时他正在工位处理工作,内心激动却“故作镇定”地回答:“我愿意!”随后,他征求了家人和公司领导的意见,得到了全力支持。“救人命是大事,你的行为让人敬佩!”领导的话让他更加坚定。


采集现场:温暖与信念交织

采集室内,大雨后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王先生身上,一旁的血液分离机发出轻微的运转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他送上荣誉证书,称赞他的无私奉献。王先生笑着说:“现在技术很成熟,捐献过程就像献血一样简单,但对患者来说却是生命的转折点。”


“把多余的光,分给黑暗中等待的人”

谈及捐献初衷,王先生语气平和:“就像看到雨中赶路的人,自然会想递一把伞。捐献造血干细胞,不过是把自己多余的光分给需要的人。”他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现在的医疗手段很安全,却能挽救一个家庭。”

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王先生送上真挚的祝福:“这份万里挑一的际遇,对你而言是幸运的,对我而言是幸福的。希望你好起来后,去晒晒太阳,听听风声——这世上总有人在为你加油。”


十年党龄的公益路:善意是双向的馈赠

作为一名党员,王先生长期投身公益。大学期间参与志愿者联合会,工作后加入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定期为学校的孩子们宣讲安全用电知识、捐赠物资。他还在家乡资助了两名双胞胎男孩上学,“孩子们给了我对抗生活疲惫的勇气。”

生活中的王先生热爱运动,常通过跑步、爬山、骑行释放压力。而今天,他用另一种方式“奔跑”——为生命接力。

随着采集顺利完成,这袋造血干细胞将被专人护送,尽快输入患者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