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北京市迎来两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第759例捐献者36岁的电力工作者田先生和第760例捐献者34岁的机关干部李先生。他们用无私大爱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
爱心承诺:九年坚守终圆生命之约
在某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田先生是同事们眼中雷厉风行的“输电硬汉”。作为输电运维班副班长,他常年奔波在电力工作一线,用专业和担当守护着城市的光明。2016年7月的一次献血活动中,护士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讲解触动了他。“能帮一个是一个”,这个朴实的想法让他当场留下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今年春天,正在工作现场忙碌的田先生接到了初配型成功的电话。“第一反应是遇到诈骗了!”这个平时处理电力故障游刃有余的技术能手,面对突如其来的“生命来电”却显得格外谨慎。他和妻子几经核实,直至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进行高分辨检测时才放下心来。“确认是真的后,我们觉得特别幸运,这种配型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啊!”采集床上,田先生笑着说。
4小时的采集过程中,田先生始终保持着标志性的爽朗笑容。当被问及有什么话想告诉患者时,他幽默地说:“一定要好好加油,我这块'生命零件'必须给我用回本!”
田先生说,自己参加过多次无偿献血,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就跟献成分血差不多,就是时间稍长些,但能救人一命,值了!”
十年之约:用热血践行初心使命
“这就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34岁的李先生看着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悬液缓缓流入采集袋,眼神中满是欣慰。2015年夏天,刚刚在基层农村工作满一年的他,在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献血活动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时就想,如果真能帮到别人,那该多好。”谁曾想,这一等就是十年。
接到初配型成功电话时,李先生正在吃午饭。“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我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了,那一刻真的感觉特别神奇。”作为机关党员干部,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捐献。虽然家人最初有些担忧,但在他的耐心解释下,最终都全力支持他的决定。“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仅是入党时的誓言,更应该是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
李先生对应的患者是一名正在与病魔抗争的小朋友,李先生为小患者写下一封长信,“希望你长大后可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可以力所能及帮助到别人,多些正能量传递会让社会更加温暖。祝愿你和你的家人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未来的日子永远充满阳光,越过越红火。”当被问及为何如此用心时,他动情地说:“这不仅是一次捐献,更是一次生命的对话。”据了解,李先生已累计献血4次,正好在今年完成了“入库十年”的爱心承诺。
生命火种永续传递
随着两位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又增添了两名新成员。每一例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重获新生的希望。
在这个炎炎夏日,田先生和李先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他们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患者重生的道路,也温暖着整座城市。这份生命的礼物,正在京华大地上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爱心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