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 年,中华骨髓库与新京报联合发起了“你的六一,我的爱心”公益活动,在儿童节为孩子们送上他们想要的节日礼物,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与关怀。2024 年 4 月中旬,京津冀三地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前往所在地区医院血液病房,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彩虹计划”心愿收集之旅。
多年来,参与“彩虹计划”的,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者、高校红十字会学生和红十字工作人员等,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与“彩虹”的故事。
相逢于春暖花开,钟情于纯净奉献
初遇红十字,是在2021-2022学年下学期那个温暖又“冷静”的春季。那年的春天,我们还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即使春暖花开,我们也不能去到外面欣赏春光。那时的我期待着与外界有更多接触,在师姐的推荐下,我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红十字会。在学校红十字会的七个部门之中,我仔细思考自己更喜欢、更适合去往哪个部门。当看到“献血与人道推广中心”的介绍时,我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
当我选择参加校红十字会时,我就已经被“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深感动,作为一名大一学生,能够参与这样的事业是我的荣幸,而献血与人道推广中心“为生命而工作”,让这三种精神能够真正付诸实践,正契合了我对志愿工作的期待。所以我在面试表上坚决地填写了我的志愿部门——献血与人道推广中心。
还记得当时引我加入校红十字会的师姐(我加入的时候她是另外一个部门的部长,第二年她就接过了会长的重担)是这样问我对志愿组织的期待的:“你真的想加入志愿组织吗?你想要在其中获得什么呢?”当时的我对志愿工作非常不了解,简单地跟师姐说“我想要锻炼自己,并且获得一点志愿时长”。即使面对这样幼稚的答案,师姐也非常耐心地跟我讲述了我校红十字会的历史,向我介绍了每一个部门的职责。通过师姐的讲述,我了解到我加入那年,我校红十字会已经有三十八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多年,我们代代相传,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关红十字工作。那时,为志愿服务奉献青春的想法或许已经在心中悄然埋下了种子。当我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幸福充盈的。现在的我加入校红会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目前我担任了所在部门三献科普与人道推广中心的部长团成员,分管三献相关工作。看到当时的那条短信,我想我是幸运的,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校红十字会两年多的工作中,我的观念在很多优秀的志愿者的影响下默默地发生转变。做志愿服务的目的也更加的纯粹,当时幼稚的对“志愿时长”的追求已经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红十字精神的坚守,是对拯救生命的热望,是传递爱心的期待。我相信,志愿服务不是“志愿北京”小程序上会变动的数字,而是用心去践行、用爱去奉献的责任与担当。这纯净的奉献,值得用青春、用汗水、用一生去浇灌和守护。
流动的服务站点,不变的服务精神
加入了献血与人道推广中心之后,我逐渐接触到我们部门的各项工作,面对一些行政办公性质的工作对我而言没有特别高的挑战性。但不久我就意识到,我对于我们部门“真正的工作”知之甚少,我了解的相关知识根本不足以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红豆”。当时,我看到了我们部门主管的一个项目是献血车志愿者服务,我们与血液中心的各个服务站点合作,会招募志愿者前往各个献血车、献血方舱、献血小屋。我对这项志愿服务十分期待,于是我参与了我们部门的培训,也在首都献血APP上进行了学习并且通过了考核。我的第一次服务点是在2022年4月3日,我选择了春日樱花盛放、游人如织的玉渊潭公园。那天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脚不沾地”是什么滋味,我在献血车上给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倒水、递面包,并且给他们讲解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在车上车下来回传递各种材料。在忙碌之余,我也在感叹,这就是首都的力量吧,有这么多人能够愿意奉献热血、奉献爱心,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我在家乡也看到过献血车,但是家里的献血车从未有过如此“盛况”,那也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无偿献血的事业还需要推广,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收工之后,看着夕阳下的献血车,远处是缤纷梦幻的樱花,我的心中涌起满满的幸福与感动。于是,当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一次非常成功的志愿服务体验,虽然很累,但还是想再去
自己在这生命的传递间起到了微弱的作用,心里激荡着欢喜与感动
那天的夕阳,真的很美。
后来的我“痴迷”于献血车志愿服务,已经记不清自己去了多少次献血服务点,西单图书大厦、西单联通大厦、王府井、前门,都留下了我为献血事业贡献力量的身影。变换了很多次服务点,但是我每一次去都充满了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更多爱心人士,听到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南锣鼓巷献血车,我遇到了一位叔叔,他的称呼我已经有点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常驻”于南锣鼓巷服务点,为人幽默热情。他经常向我们讲述从遇到这项志愿服务开始一直到现在默默奉献十余年的故事。在动物园献血车,我看到一位略有年长的志愿者阿姨胸前戴着党徽,当时的我刚刚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我还记得阿姨跟我说的那句话:“党员,就要敢于奉献,敢于担当。”在炎热的七月,她也坚持坐在车下招募献血爱心人士。在西单图书大厦,我曾向车上的护士阿姨感慨:现在的献血推广真的很难。阿姨微微点了点头,却又坚定地说:“是啊,是很难,但是我们还是得继续坚持做!”这些动人的瞬间,化作了我投身志愿服务的动力,他们将那句招募口号“无偿献血,奉献热血,奉献爱心,挽救生命”,化作了具体的行动,让这项救人的事业更加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消除偏见很难,但这必须要讲”
一线的献血车志愿服务不仅让我锻炼了志愿工作的能力,还让我有更多机会了解我们前沿的献血事业动态。我经常跟与我一起投身献血事业的好朋友玩笑地说到:“玉渊潭的第一次,那也是我最忙的一次,之后这么多次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多人。”我虽然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出了这句话,但是这确实一个很严峻的、值得重视的事实——献血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的献血事业任重道远。以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几乎都处在用血紧张的状态。可能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临床治疗所用的血液,其唯一途径只能是靠爱心人士的捐献。还记得2022年冬天,很多献血有关的公众号都发出了血库告急的警告信号,呼吁更多人奉献爱心。我们捐献的是可以再生的血液,但是挽救的却是一生只有一次、不可重来的生命。如果说在玉渊潭,我看到了地区间的巨大差异让我心生感慨;那在雍和宫,我却真的感受到了心寒。那天我顶着高温在车下招募,有一个人听到我的招募声音回头冲我大喊:“献什么献啊,我献血伤了身体你们负责吗?”当时的我十分惊讶,呆在原地看着她远去。我知道大家对献血有着“伤元气”“会得传染病”等等偏见,但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面前之时,我的心里交织着委屈、悲伤、痛苦,大家对这项事业真的这么不了解吗?于是,当看到我们的部门正在组建“三献”宣讲团的时候,我毅然选择报名,并顺利成为了宣讲团成员。当我接下部长分管三献工作,继续发展宣讲团的时候,我想起了前任部长说过的话:“消除偏见很难,但这必须要讲。”所以,我接过这个接力棒,想要不断发展,发挥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三献事业。
在学校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三献”,我们举办过外场活动,在外场宣传三献知识。也通过我们的“骨干班”举办“三献专场讲座”,同时,我们也开展了“三献宣讲进院系”活动。我作为主讲人,在每一场讲座都尽可能讲得生动真实,并且用我自己亲身的献血经历宣传这一救人事业。或许我的宣讲不能直接带来更多人参与献血的结果,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的事业,对它少一些偏见,我就会感觉到知足和幸福。去年十一月,学校里一个博士生党支部请我们去开展三献宣讲。师兄师姐们对三献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结束之后还与我充分进行交流,让我十分感动。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努力准备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又有一些人对我们的事业有所了解。在推广三献的路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守护生命 共圆彩虹梦
今年四月,我有幸接触到了我们市红会策划的“彩虹计划”。“彩虹计划”是一个关心血液病儿童,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并给予他们精神支持的慈善活动。在“彩虹计划”的筹备会上,我看到了很多长年投身于红十字事业的爱心人士。他们分享的经历和故事让我动容,在他们的眼中,这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事业、一种使命。在提出问题、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我能够看到他们是用心在做这件事情。通过“彩虹计划”,我也了解到了更多三献工作有关的消息,有很多儿童正在医院里等待救治,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才能增大他们康复的几率,让儿童们重新找回跃动的、鲜活的生命灵气。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献血一样,均是如此,我在献血的时候,心里会想着自己的血液能够救助到更多的人。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血液中心给我发来的短信之时,我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能用自己的热血,拯救生命,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视呢?
我在去年献血的时候,与医护人员沟通,我愿意留下8ml的血样,成为一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今年接触到彩虹计划之后,我更加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每个人都能奉献爱心,点点爱心终将汇成洪流,去往远方,传递希望和光亮,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彩虹计划”就是要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一项神圣的救人事业。在会上,我看到了捐献成功的志愿者,心中感慨万千,他们与红十字会的人一起,依然在致力于推动捐献。我很荣幸能加入到其中,与这样一群心中有光的人一起,为了这项事业努力奋斗。
回到学校之后,利用我们的外场机会,我们号召同学们来给血液病儿童书写贺卡,为他们送上祝福。看到大家积极参与,我深受鼓舞。作为组织者,我参与了活动全程。看到大家踊跃地参与活动,将自己真诚的祝福写进了爱心贺卡里,我也被深深地感动着。当大家听到这个活动是面向血液病患儿的活动之时,大家都十分关心他们的情况,部分参与者还询问了除了写贺卡是否还需要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同学们的善良与温暖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孩子们与病魔抗争,身体与心理其实都面临着很大压力。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鼓励他们早日康复。我们也借此机会宣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救人的伟大事业。我自己也参与到了“彩虹计划”心愿认领当中,奉献出一点爱心。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帮助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大家携起手来,给需要关怀的人多一点帮助,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灿烂光明。我相信点点微光也能造炬成阳,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一定能让更多人看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李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