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志愿者故事|爱·感悟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4-12-18

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是挽救患者,奉献爱心的崇高行为。为青少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树立榜样,在科普知识中汲取力量……从此一颗人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发芽。一个善念的传递、一颗种子的播撒都是青少年人道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爱,更是希望...

第一篇故事是来自聚丰传爱丰台区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一位11岁小志愿者刘宇恒的投稿。讲述了他对无偿献血的所见、所感、所悟,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我带妈妈去献血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第一次,难忘而又宝贵,他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2024年8月11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第一次穿上红马甲,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宣传的小小志愿者。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准备迎接这份特别的人生体验。但要想担任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经过线下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课本上没学到过的知识,原来献血也有限制和要求,要求年龄18 周岁-55周岁;捐献全血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400毫升;捐献血小板时间隔不少于2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类似于成分献血,通过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其它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血压高、心脏病、感冒发烧等是不能献血的……

当我走进献血屋,刘队长再次讲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后我开始了第一次志愿服务。今天我的任务是给每位献血者递上一杯热糖水,让没吃饭的献血者吃些小蛋糕,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腿站的有些酸麻,可看到身边的工作人员还在面带微笑、热情饱满为献血者服务,他们日复一日的认真工作是那么辛苦,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我对一线工作人员心生佩服和感动,更对那些无偿献血者心存敬佩。

(在刘队长的带领下参加志愿服务的小恒)

回到家里我和妈妈聊了今天的感受:“妈妈我有一个想法,要不您也去献一次血吧,因为有很多患者需要!”“当然可以!”妈妈高兴的回答着,在我的鼓励下妈妈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2024年9月22日又是我做志愿服务的日子,一睁眼我就按奈不住激动的心,问:“妈妈,今天您是真的和我一起去做服务吗?您之前答应过我要献血还算数吗?”妈妈想了想说:“我有点害怕扎针,但是妈妈说话算数,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也想为社会做点小贡献,希望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从妈妈的声音我听来,妈妈确实有点害怕。

上午我和妈妈参与志愿服务,下午化验合格后妈妈忐忑不安的坐上献血的大椅子,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手也不知放在哪好,妈妈紧张的刚把腿盘上,负责采血的医生就叫妈妈把腿放下,并安慰妈妈:“别紧张,放轻松。妈妈不自然的冲我们笑了笑,这时候医生对妈妈说:“不要看我这里,疼一下啊。”看着妈妈眉头一紧,脸上瞬间没了笑容,接着听道:“好了啊,胳膊伸直不动,几分种就好了”,医生说。

几分钟虽说不长,可对第一次献血的妈妈来说似乎很漫长,妈妈紧张的脸庞却还要假装“坚强”。

回家的路上我扶着妈妈问:“您晕吗?”妈妈柔声安慰我;“没事,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献血确实有点紧张,下次就好了!希望我的血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等我年满18岁的时候也要参加无偿献血、也要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那将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成年礼。

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那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也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多彩、更快乐。

我觉得真正的幸福往往源于给予而非索取,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等待我去探索,去实践,我将带着这份宝贵的心得,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通过这次献血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看到那些无偿献血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伟大。希望有更多人参与献血,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让我们共同守护每个生命。

(第一次献血的妈妈)

第二篇故事是北京市西城区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崔晨阳的投稿。讲述了她聆听一场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科普讲座后的感想,和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看看她的故事吧...

 

遇见光,成为光,志愿同行

涓涓细流传递真情,汩汩热血温暖人心。12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红十字青少年生命守护行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培训青少年家庭讲座。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造血干细胞有了深入的了解,更使我对生命科学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堂课程的主讲老师是李丽博老师,她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的讲师,也是北京市第1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老师讲座的内容包括:深入浅出地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阐述建立中华骨髓库的意义、分享她本人真实感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故事、介绍如何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以及志愿者风采的展现。

首先,李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够生成人体内的各种血细胞,对于维持机体的血液系统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知识的介绍,使我深刻体会到了造血干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接着,李老师进一步讲解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运送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科学、安全,不会对捐献者健康造成影响,中华骨髓库的采集方式是外周血循环的方式,类似于成分献血。造血干细胞则可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这些知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刻了解了干细胞的世界,不禁感叹现代医学研究的神奇,生命蕴含着无限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血干细胞将会成为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我深刻感受到,每一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都像希望的使者,用爱心与勇气为患者编织生命的守护网。等我长大后,我也立志要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播开来,激励更多人加入,为那些在病痛中挣扎的生命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这次讲座我听得意犹未尽,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生物世界。李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激发了我对生物的兴趣,让我对生物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要努力学习知识,去探索生命的奇迹,传递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为生命的希望助力,用爱点亮更多的生命之光。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普及给我身边的同学和好朋友们。善人者,人亦善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小爱,就能汇聚成一份大爱。微光成炬,方能点亮生命的种子。

每参加一次活动,都让我更加明白志愿者作为社会积极力量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帮助了他人,还能学到各种新技能,同时感受到“奉献”的快乐;这使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变得更加有爱心、有担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