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点28分,来自巴蜀大地深处的颤抖,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就是命令,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的统一部署,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地震次日,北京市红十字会以所属999紧急救援中心医护人员为骨干,组成中国红十字会999应急救援队,跋涉2200公里,历时36小时驰援四川绵竹灾区。5月19日、5月28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又先后派出第二、第三批救援队员入川。截至目前,该救援队共搜救、转运、救治伤员711人。同时,根据红十字会的救灾工作职能,救援队还向其他救援组织和志愿者进行饮食供应保障,面向受灾群众、儿童开展心理援助、物资供应、志愿服务。999救援队在川期间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5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亦曼常务副会长专程赴绵竹慰问救援队;四川省红十字会以及德阳、绵竹党委和政府颁发了感谢状和锦旗。中央、北京、东方、四川、陕西、贵州等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目前,该救援队仍战斗在绵竹重灾区。
红十字起源于战场救护。和平年代,灾难是等同于战争的重大危机,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红十字的旗帜,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全力挽救人的生命是红十字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做出派出救援队赶赴前线的部署。5月13日上午11时,北京市红十字会接总会通知:以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救援中心为依托,火速组建一支救援队奔赴四川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5月13日12点,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市红十字会执委会决定:救援队当天下午4时准时出发。这一命令的背后意味着留给一支尚未组建、将要千里奔赴战场的部队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
4个小时内,38人的队伍集结完成。赴川号召一出,短短1个小时内,999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全部报名。经过慎重选择,最终38人将承担这一使命。他们中有刚结婚的新婚夫妇、有一同赴救灾前线的兄妹、有52岁的院长、有21岁的护士……所有人接到应急动员令后,纷纷主动请缨,顾不上回家与家人告别,背起行囊即刻出征。护士长张邯红86岁的老母正在病危中,她向组织隐瞒了对一个家庭来说同样的危机。出发前,张邯红拜托哥哥和妹妹照顾好母亲,兄妹两人未加思索:“你一定要去!老人有我们照顾。她老人家知道这些一定会欣慰的”。
4个小时内,从105辆急救车中精心遴选的配有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输氧设备等先进救护设备的5辆救护车以及1辆指挥车、1辆通信保障车、1辆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大型多功能饮食供应车准备就位。考虑到自我保障、持久作战、延伸保障的需要,饮食供应车携带了4大罐煤气、1000斤大米、100斤大蒜、200斤鸡蛋和两吨半的饮用水。
5月13日下午4点,由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任领队,999急救中心院长李立兵任队长的38人救援队伍分乘8辆应急车出发。目的地:2200公里的四川绵竹重灾区。
为尽快到达灾区,救援队星夜兼程,2200公里的路上只吃了两顿饭。15日凌晨3点15分到达德阳市,与当地红十字会接洽后,迅速纳入当地救灾指挥体系。凌晨4点到达绵竹。在绵竹市体育场的医疗救治安置点安营扎寨后,上午8点,鲜红的红十字旗帜已经在震区猎猎飘起——紧张的救援随即展开。
汶川地震,51万人口的绵竹市顷刻成为重灾区,绵竹所有的医院人满为患,很多重伤人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危在旦夕。汉旺镇,绵竹重灾区中的重灾区。东方汽轮机厂大部分厂房垮塌,6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已是满目疮痍,100%的房屋成为危楼,67座废墟正在紧张挖掘。
5月15日凌晨,999救援队携带药品,抬着担架穿梭于汉旺镇的坍塌现场。救援队分成了两个救援小组对汉旺镇周边村落进行了搜救,并运用救护车上的急救设备对颅外损伤、静脉断裂、重度昏迷的重伤员进行胸部缝合,气管插管、静脉通路、夹板固定、清创包扎等复杂的救治。
“大夫,这边发现一个伤员!”,“大夫,输液!”,“大夫,担架!”……面对求救,999救援队队员们恨不得有分身术能到达每一个需要的角落,到达每一位需要救治的伤员。999的救援队员们没有工具,就用手扒砖头、刨废墟。很多队员们的手都磨出血泡,很多小护士边哭边救人:“大爷,您在坚持几分钟,很快就能出来了!”
真是太惨了。这是当时每一位救援人员的第一感受。“我们多争取一秒钟,就可能有一个人被救活!”这也是每一名队员们的心声。被救出的伤员第一时间被抬上救护车送往体育场救治点、绵竹市人民医院、泸州医学院救治点等处。5月15日当天,救援队队员们不辞辛苦一直工作到23时,全天共搜救伤员21人,直到接受新的命令。
绵竹的清平乡地处绵竹深山区。巨大的地震波导致山体移位,唯一一条二级公路损毁,地震导致原本分开的两座大山完全合拢,深山后的清平此时已面临绝境。先期进入的空降兵通过无线电台传来的消息:4000民众被困山中,等待救援。
15日20时, 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急令:通向清平的公路无法恢复,999救援队要与5支兰州军区医疗队组成突击队徒步挺进。指挥部反复强调:你们是惟一一支具备突击条件的地方医疗队。面对危难,荣誉已被深深的救赎之职替代。
16日上午8点,999救援队的17名突击队员开始集结待命。中午11点,指挥部传来命令,立即赶到通往清平最后一段还通着的路口集合。
按指挥部计划,救援人员进入山区后要徒步约八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清平山区,每名队员要带足两天的水和干粮。进去后,建立急救点并突击转运伤者。
12时,队员们开始手挽手下到60度角的黑深山谷,两侧山上的碎石不断向下滚落。在艰难挺进途中,前方突然发生泥石流,一批军地伤员出现!两分钟后,指挥部通知突击部队立即撤回。面对伤员,救援队员没有选择撤离,他们在乱石丛中紧急施救。第一位抬下来的伤员是一位部队医院政委,泥石流发生时,为抢救一名儿童负伤。接着,又一批部队和伤员从山中出来……面对生死考验,救援队队员毫不畏惧、从容施救,在强大山体滑坡的声震中,展开静脉贯通、输氧、缝合等复杂救治程序。此时,山谷中的水声越来越大。护送群众出山的一位空降兵军官在喊:“红十字急救员,堰塞湖开了,快走吧!”——前有轰鸣的泥石流,后有溃泄的堰塞湖,救援队员已感受不到身边的死亡威胁,他们的一切注意力都是救治、救治!最后,领队孙硕鹏下了撤退的死命令,队员们与解放军战士一起抬起最后的第21位伤者,举着输液袋、提着急救箱向后撤。水越来越深,当最后一批队员爬上出发时的路基时,他们的身后已是一片汪洋,而队员们手里竟然还提着架板、绷带。
5月17日,经过子弟兵等多方救援力量的艰苦努力,伸向绵竹山区的空中救援渠道开通。被困山区的大量伤员解救。绵竹市玉泉镇上的一处开阔地被作为直升机的临时起降点。直升机将伤员们从山中运至此处后,再返回山区营救,999救援队联手空军开始24小时紧张转运伤员。此外,救援队还承担了绵竹市体育场救助站的分诊任务,并协助当地医疗机构对体育场医疗救治点的留观病人进行救治……大量的救治任务,使所有队员被分解为若干战斗小组,他们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不到4个小时。
绵竹体育场简陋的分诊台,每天都是整个院区最忙碌的地方。为保证急救车的运输效率,每一个送到医院的病人都被第一时间抬下车,然后在分诊台前诊断、记录身份。伤势危重者直接转送成都、德阳等地的大医院;无生命危险的伤员,也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到不同的区域救治。
因999急救车上配备有先进的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输氧等抢救设备,转送危重伤员的重任也落到了999救援队的肩上。999的救护车每天往返与绵竹与周边几个城市之间,向外转运急需救治的重伤员。目前,救援队已救治、转运了660名伤员,这一工作仍在继续。
救援队在达到绵竹灾区后,在紧张救治伤员的同时,后勤保障人员利用先进的多功能饮食供应车为队员提供了有效的饮食保障。这辆多功能饮食供应车能同时为300人提供饮食,近乎“奢侈”的三餐供应多少补充了队员们早已透支殆尽的体力。还是这辆车,在保障队员们日常饮食的同时,还向山东疾病控制中心、绵竹市卫生局、兰州军区某部、绵竹市人民医院、山东大学志愿分队、媒体记者及当地灾民提供饮食供应,每天,都有1000余人次在此用餐——999救援队带给灾区的不仅是伤病的救赎,还有战地的温馨。
5月20日和5月26日,999救援队的第二批、第三批队员也抵达绵竹灾区。他们除继续从事伤病救治外,又承担了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灾害恢复重建等任务。绵竹市体育场是整个四川灾区最大的一处灾民安置点,安置了3000多名受难民众。999救援队的心理医生通过体育场的大喇叭连续进行了多期心理讲座,并对部分灾民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援助。此外,他们还将后方转运过来的物资发放到受灾民众的帐篷里。
红十字的人道主义救助还针对那些苦难、可爱的孩子们。从5月19日开始,救援队的心理援助、亲情慰藉开始面向转移到帐篷和活动板房的遵道小学、汉旺中学等孩子们中,他们向孩子们发送了3000多个书包。5月27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韩陆还带来了北京景山学校为灾区小朋友写的慰问信并向孩子们赠送了玩具,作为六一节礼物。同时,市红十字会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mp3、福娃玩具也通过救援队源源不断地送到灾区孩子们的手中……紧张的救赎之后,绵竹灾区正从多个方面感受到来自红十字的人道和博爱的温暖。
大震救援让人们重新思考红十字的职责,也重新定位红十字救援队的职能、作用和条件。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自成立以来,主要业务范围是开展现场、群众性、初级的救护培训;进行现场人身伤害紧急救护;对院前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999急救中心基本承担了所有普通病患的救治及转运。此外,999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地区近年来发生的“蓝极速”网吧火灾事故、密云特大踩踏事故、京民大厦火灾事故、奥运场馆水立方工地事故、北京化二厂爆炸事故、香港旅游车翻车事故、12.4八达岭特大交通事故等67起公共安全事故处置,具有较强的应急经验。种种危难考验,使得这支队伍能够在地震现场救治环境极其险恶的条件下,依然有条不紊的展开救援工作。种种危机经历,使这支队伍面临生死考验,能够心态平稳,救治有序。同时做为专业的救援队,经过长期的实践,队员们职责明确,能力全面……
总之,红十字拯救苍生的信念赋予了一支救援队异样的坚韧与顽强,红十字挺进危难的执着又催生着一支救援队的成长和成熟。有理由相信,在战火与硝烟中诞生的红十字,无论面对何种危机和危难,一定会让人道救赎之旗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