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爱心奉献灾区 善举共谱和谐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0-01-24

四川汶川8.0级强烈地震,令山河为之变色,举国为之动容。震撼过后,各地的抗震救灾活动都在第一时间展开,北京市红十字会自然也不例外,迅速地投入到这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斗当中。过去十几天时间里,北京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已经累计接收发送赈灾物资价值7000多万元人民币。“我们备灾救灾中心之前接收发放的所有物资总和,恐怕都比不上这十几天里面多。”

备灾救灾中心主任魏天增已经年近花甲,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爱心,让这位拥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的老人都忍不住为之赞叹。  

北京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成立于2003年,日常职责主要有三点:一、动员社会各界募捐;二、募集、接收和发放物资;三、物资储备和购买。中心成立至今,已经在2005年印尼海啸、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等救灾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尽管如此,这次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灾害还是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年初雪灾的时候,我们总共募集的物资就装了三个车皮,而这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出33个车皮了,”魏主任感叹道,“现在广安门货场那边还在发货,预计今天物资总价值有可能达到8000万;而到这次抗震救灾全部结束的时候,应该能达到1亿。”   与直接捐款相比,物资捐赠在管理和处置方面都对人力物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然呈几何级数暴增的工作量,让平日机构精简的北京红十字会人手倏然吃紧。此时,依旧是社会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们纷纷自告奋勇地加入了志愿者的行业,他们任劳任怨、各展所长,共同担负起了“汶川救援”这副沉甸甸的担子。“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救灾活动中纳入志愿者,因为以往工作量远远没有达到现在这种程度。这些可亲可爱的志愿者们,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确实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林:女老板为救灾抛弃生意   

不熟悉的人看到丛林在备灾救灾中心那指挥若定的身影,恐怕都会本能地将她定性为原本就供职于此的工作人员,然而实际上,她自己也是一名志愿者,而她的另一重身份,则是一间广告公司的女老板。   

“其实我从前并没有救灾的经验,只是在电视上看着新闻报道灾区的情况,感觉太痛心了,直觉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可以说,我是凭着一股热忱的劲儿到这里来的吧,对于真正要做什么,我心里还真没底,”连日的劳累,让丛林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报名的时候我就说,干什么都行,我从前干过会计,让我数钱都行;实际接手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工作强度实在超出我想象太多了。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9点,最晚甚至到凌晨2点,中间就没有歇着的时候。”   

由于备灾救灾中心接受捐物的电话只有一个,因此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这台电话的响声几乎就没有停过。“我们这里的接线员是很累的一个活儿,早上8点半接到下午6点多,差不多10个小时,最多接四天,人肯定就会累趴下了,”丛林有些无奈地说,“因为接线员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所以我只能是安排轮换;每天我自己8点到,就先把前面这半个小时扛下来。”   

自5月13日以志愿者身份投入抗震救灾行列至今,丛林已经连续两个多礼拜没有休息了,平均每天10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她连家务都无暇顾及,公司的生意也只能托付给别人全权打理;即便如此,她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不仅将原先承担的志愿者组织、物资接收电话咨询、来电来访解答等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开始帮忙协调备灾仓库的装卸搬运工作,丛林出色的协调组织能力,已然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肯定和充分赞扬。“我的家人都对我非常支持,不然这么多天我也不可能撑下来。在这里,我每天也被其他人的行为感动着,我想,正是这样的感动和坚强的信念让我们坚持至今,并且坚信我们一定能够获得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爱心人士:捐献者到志愿者的一步之遥   

在志愿者的队伍中,并不乏丛林这样自告奋勇投的热身市民;而与此同时,她们的行为也在影响着周围的人,让爱心的队伍在相互感染中发展壮大。“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原本是来前来捐物的,比如说张伟夫妇。当时看到我们缺人手,二话不说捋起袖子就开始帮忙,”作为志愿者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丛林介绍道,“老婆负责帮我们接电话,老公则当起了装卸工——其实张伟自己也有一家电脑公司,但他不仅自己来当装卸工,还把员工也轮流带过来帮忙,公司里面就留一个值班的。他们都在这里干了一周了,确实帮了很大的忙。”   

像张伟夫妇这样的夫妻档志愿者还有一对,同样是“老公装卸工,老婆接线员”的工作模式。“那媳妇在我们这里接了4天的电话,累得说不出话来,但是他们从来都不埋怨,反而干得很开心。之前有个有钱人家的太太,平常都不用工作,养尊处优的,也坚持在我们这里接了3天电话;连我的一个朋友都被我拉下水了,我跟她说实在缺人,她能够抽出时间的时候就尽量过来帮忙。”丛林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她口中所叙述的这些人,毫无疑问肯定都已经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奉献过自己的爱心,但是他们不辞劳苦地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干着那些或许离他们已经很遥远的体力活。  

采访当天,恰好遇上一队来自检察院的法警前来捐赠物资。看到仓库人手紧缺的情况,他们二话不说便开始帮忙。在“汶川救援”整个过程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这一双双充满友爱的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架起了横跨神州大地的爱心桥梁。  

80后:“吃苦耐劳”的重新定义   

这里的“80后”是大致概念,泛指志愿者队伍中那些年轻人们。他们当中有来自大学校园的天之骄子,有出入高级写字楼的年轻白领,还有来自不同单位的党员、团员。这些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的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多数是在家中备受呵护的独苗,从小到大,跟“吃苦”一词基本上是不沾边的,正因为如此,这一辈人吃苦耐劳的能力也一直备受社会的质疑;然而四川汶川强烈地震发生之后,我们却看到这些往日被诟病的年轻人们争先恐后地跳进抗震救灾的洪流中,以实际行动粉碎了那些质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由于捐赠的人数众多、数量巨大,捐赠过程中产生账目的自然是前所未有的惊人,来自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年轻会计师们也经历了一次非常严峻的考验。“在这里,工作环境、乃至吃饭都远比不上她们公司,但是她们一句怨言也没有。时间最长的高丽,在这里连续干了6天;刚来的孙喻,这两天连续加班,前天到凌晨2点,昨天是早上5点10分才走的,身上全是被蚊子叮的大包;还有卢月荷,忙起来的时候急得直掉眼泪,但她自己擦干了眼泪又继续干。算账的空隙,她们还会帮我接电话,从来就不让自己闲下来……”丛林的叙述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她们忙碌的身影,这些看似娇弱的年轻姑娘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让人不由得为之感叹。   

除了会计这份比较专业的工作之外,志愿者的工作安排基本上都按“男装卸工,女接线员”的基线在走。电话接线员的团队是相对固定的,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四女生是当中的“主力队员”。“她们已经交完了毕业论文,现在基本上是随传随到。”丛林说。与此同时,男生们则是在仓库里面卖力气。 “我看他们年纪小,一开始想让他们只干半天,但他们自己却求我让他们干一整天,这些孩子从前恐怕都没有干过这么累的体力活。干累了,他们就一起唱歌,场面特别令人感动,”丛林感叹道,“还有一些单位的党委、团委,他们都主动组织自己的男同志,自己带饭、带水,自愿到我们这里帮忙。在我们这里男同志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装卸工。但是他们都不觉得苦,反而心情特别愉快。”能够为抗震救灾贡献一份力量的那份满足感,兴许就是这些年轻人的力量源泉吧。   

记者手记:  

魏主任说,募捐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次受教育的过程,不仅仅在于提醒他们坚守职责,市民踊跃捐款的场面也使得他们深受感动。实际上,红十字会工作者不辞劳苦的工作,同样也在感动着周围的市民,使得更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大灾有大爱,当变故突如其来,那份深入到骨髓里的血脉亲情成联结成了救赎的纽带。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要团结一致,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