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市会援建甘肃灾区重建项目开工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0-01-22

2008年7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之际,由北京市红十字会援建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窝驼九年制学校教学楼重建项目开工。这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甘肃地震灾后重建第一期项目之一,也是北京市红十字会“5.12”地震灾后重建援建工程第一个开工的项目,资金来源于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的捐赠。该项目将在2008年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同学们可告别帐篷,搬入新教学楼上课。

窝驼学校位于天水市西郊,天牡公路北侧,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回民聚居地——窝驼村。学生来源主要以太京镇东部川区和南部山区的20多个行政村村民子女为主,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校园占地11.6亩,校舍面积2420平方米,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12个,小学教学班6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832人,住宿生380人,教职工60人。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严重损坏了学校的教学楼,平房教室坍塌,教师宿舍及围墙等严重破损。地震发生后,学校临时搭建起5顶帐篷,各年级学生们轮流在帐篷里和露天操场上课。

该校计划重建2630平方米(比地震前扩大1240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抗震8.5烈度教学楼一幢,每平方造价1300元,总造价342万元。北京市红十字会援助180万元,其它资金自筹。窝驼学校新教学楼建成后,可以撤并临近的四所村级小学,将解决甘肃工业学校、省技工学校及天水新华印刷厂职工子弟的就近上学问题。 

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通过北京市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共捐款370万元,援助窝驼学校灾后重建项目资金180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体现了港澳委员们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   

天水市各级政府和窝驼学校的师生们在表达对委员们的敬意和感谢的同时,希望在学校重建项目竣工时,能够邀请到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及港澳委员参加新教学楼的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