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从“非典”到“新冠” 18年后他再次上了“前线”!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1-02-01

有一种热忱

从18年前开始就从未改变

有一种坚守,即使跨越两次疫情

都能寻找到他的身影

今天,就带你认识下这位跨越18年

依然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的党员——吴晓明

吴晓明是大兴区红十字会一级调研员,2003年那个非典肆虐的春天,他就主动前往一线,身穿防护服,挨家挨户调查情况,披上了名为“责任”的战袍。那一年的他,获得了“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如今,58岁的吴晓明再次上阵,带着他自己从工作中总结出的“小妙招”,来到了天宫院西里社区战“疫”一线。这些天里,一句“都会好起来的”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吴晓明(右一)

1月19日,吴晓明来到天宫院西里社区,负责整体抗疫预案的制定。早上八点来,晚上九点走,忙起来就是十二个小时以上,有时候晚上下班后只能睡上四五个小时,第二天又早早醒来赶赴一线。在初期人员、物资不充足时,他和区里相关单位协调沟通,积极调配物资;知道有地方缺人后,他一边协调人员一边亲自到现场帮忙,搭建货架和物资整理、解决配送的秩序问题、及时整理乱堆的隔离服并将其装袋装箱……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哪里有问题,他就会解决。

 

吴晓明在加固货架

“战”在一线,吴晓明经常顾不上吃饭,每到饭点,社区工作人员就会喊吴晓明一句“该吃饭啦!”“先去吃饭吧!”“一会儿再忙,饭该凉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吴晓明都会回应一句知道了,但是手上的动作却一点没停,等到忙完手头的工作,放在旁边的饭菜,也早就凉了,吴晓明也不在意,随便扒拉两口又重新扑到工作上。

吴晓明在整理防护服

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居民每日的物资配送问题,核酸检测就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了,天宫院西里社区第一次组织核酸检测那天,因为担心现场工作人员力量不够,吴晓明凌晨三点就穿上了防护服去到了现场,从检测前的场地布置,到检测中的组织队伍、秩序维护、居民引导,等吴晓明忙完,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了。在将近二十四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后,吴晓明只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又参与到了上门补测的工作中,“我得确保社区每一位居民都完成核酸检测,不能有任何风险。”

5.png

吴晓明在检查物美超市小推车情况

“工作就是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有一次需要搬运物资,为了速度更快,他和物美超市协商借来了小推车,既省时又省力;为了确保每日的物资运送通道干净安全,他还协调铺设了消毒地毯,为大家的安全又加上了一道锁。

吴晓明说,自己能坚持下来,靠的都是大家的力量。送货的工作人员一直兢兢业业,在车辆安排还没到位时,他们主动搬运物资送到小区口,不管多沉的箱子,他们扛起就走,不喊苦不喊累;社区的居干和社工累了从来顾不上休息,如果居家观察的居民出现身体不适的问题,他们会在接到电话之后迅速反馈;大风天气,他们检查每一个货架并逐一加固、为了准备第四次核酸检测工作,他们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布置场地和联系居民。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团结在一起,从没想过放弃。

7.png

“大伙儿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防疫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吴晓明笑着竖起了大拇指,很快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在天宫院街道 

 还有很多和吴晓明一样的“旗帜” 

 他们飘扬在第一线 把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些,都是我们战“疫”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