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别忘了给红十字会打电话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8-09-21

9月7日,一场特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卫生院举行,56岁的低保老人王朝连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6日21时10分去世,家人遵照其遗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用于医学教学科研和治病救人,这也是王朝连生前唯一的心愿。

一场简单的遗体告别

当日早晨,在龙扬镇卫生院王朝连的病房门前,站满了他的兄弟姐妹、亲属、病友,每个人的眼里都含着泪水。

哥哥王朝营回忆,王朝连去世前一个小时,已经感觉到自己身体快不行了,躺在病床上的他轻声叮嘱,“别忘了给市红十字会打电话”。

弟弟去世后,王朝营按照他的遗愿,第一时间与亳州市红十字会联系。经多方联系,7日凌晨3时,安徽省红十字会角膜捐献定点医院合肥爱尔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赶到龙扬镇卫生院,为王朝连进行了角膜捐献获取手术,老人的角膜将至少为两名患者带来光明。

7日10时许,蚌埠医学院遗体接收站工作人员来到镇卫生院,进行遗体捐献接收工作,并为老人家人送去捐献荣誉证书。一场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之后,王朝连老人的遗体被抬上接收站的车。

捐献是老人生前心愿

王朝连今年56岁,家住谯城区龙扬镇代房村,前不久,他申请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故事也感动了整个城市。

因为家里穷,王朝连未婚,无儿无女。多年前,政府为了照顾他,让他在龙扬镇政府看大门,一个月工资一千多元,管吃管住,这份工作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善。

今年5月,王朝连吃饭中突然晕倒,辗转多家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因已错过最佳手术期,只能在镇卫生院进行保守治疗。患病后,村里给他办了低保,这让他在治疗中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

王朝连曾多次说过,自己这一生受到政府、社会很大帮助,如今无以回报,这是自己唯一能做的。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生命就有了另外的价值和意义,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也是对生命的另外一种延续。

父母生活已有保障

“填过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申请表后,他经常提醒我别忘了捐献的事,作为亲人我们虽有不舍,但还是要尊重他的遗愿。”王朝连的哥哥王朝营说。

王朝连兄妹四个,哥哥王朝营年轻时出门工作,定居在甘肃省,日子过得很艰辛,其他两个姐妹家庭状况也不是很好。父母年事已高,之前跟着王朝连一起生活,王朝连病重后,父母未来的生活一直都是他的一桩心事。

龙扬镇党委书记孙广东说,了解到王朝连心中的挂念后,已为他的父母办理了低保,并将会给予两位老人相应的帮助。王朝连身患重病捐献遗体角膜的做法是一种大爱,令人敬佩,同时也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形成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亳州市红十字会共协助200余名志愿者填写了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表格,20余人完成捐献,王朝连是亳州市2018年第二位遗体(角膜)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