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铭记!抗战时期的红十字人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8-09-13

历史的瀚海上

总有某些重要的节点犹如那闪光的明珠

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为了这一天

捍卫祖国的英雄们

抛头颅、洒热血

而在这些英雄的背后

还有这样一群人

为了抢救伤兵

他们深入战场开展救护

为了救济难民

他们驻扎后方施粥布衣

他们就是红十字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各线抗日伤兵和受伤群众甚多

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爆发

战争一打响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组织救护队

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兵难民

在长达3个多月的救护行动中

中国红十字会共组织21支救护队

设临时伤兵医院43所

难民收容所5处

共救护伤兵8600多人

收容难民53100多人

1933年1月3日

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被日军攻陷

中国红十字会闻讯后

迅速组织起由50多人参加的“东北救护队”

3月,29军官兵与日军在喜峰口附近展开拚死战斗

大批伤病员运抵北平

为使伤病员及时得到救治

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设7处临时救护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

仅喜峰口之役前方、后方共救治伤兵7000余人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

中国红十字会募集救护经费并组织救护队驰赴前线

开办临时医院救治伤兵

到12月中旬

“前线一带,已布遍红十字会之旗帜”

同时,根据前线所需

中国红十字会广泛“征募救护材料”“急救药囊”

当年12月25日、1937年1月20日、2月10日分三批

将募集到的大宗药品器械433件

急救包20余万只运往绥远前线

为医疗救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鉴于绥远战区附近难民綦众”

中国红十字会“特先捐助拾万元,设立难民收容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

日军进行了灭绝人性的血腥大屠杀

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会员和员工

奋不顾身地救护伤员

并设施粥站,向妇孺难民施粥

在阴森恐怖的险恶环境中

对战争受害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救助

1938年春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在汉口宣告成立

它的成立

翻开了抗战救护新的一页

作为抗战救护的中枢

救护总队组织医疗、医护、医防、急救、X光等队

遍设全国各战区

全盛时有150支,医护人员多达3420人

同时保有救护汽车200辆,卫生材料库11个,

“规模之盛达于极点”

各大战役几乎都有红十字人的身影

从1938年1月至1945年9月,据统计,

共进行手术119856人次

救护住院人数2142997人

门诊军人2481685人

门诊平民2002996人

预防接种4632446人

中国红十字会“博爱恤兵,救死扶伤”

他们中有不少人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红会史料中有这样一份“追思录”

登载“殉职员工”和“积劳病故”者名录

其中因公殉职的红会人员有47人

积劳病故者67人

这些为人道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勇士

仅仅是抗战中无私奉献的红十字人中的一部分

73年过去了

红十字人始终坚守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