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自带阳光 照亮别人 一份来自北京市红十字会员的手记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8-03-26

40年前,周玉琴阿姨成为一名红十字会员,从此她与北京市红十字会结下不解之缘。40年来,无论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退休后的志愿服务中,周阿姨都兢兢业业、努力负责,她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周阿姨说,她要做一缕阳光去照亮别人,要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感染身边的人,让红十字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近日,我们有幸与周阿姨相见,她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与红十字结缘

我叫周玉琴,和祖国同龄。

40年前的1978年3月,我从垂杨柳卫生学校“医士班”毕业,被分配到呼家楼学区任校医。此时,北京市红十字会号召各单位恢复或建立起红十字会组织。我也积极响应号召,在朝阳区教育系统小学学区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呼家楼学区“青少年红十字会”,我也成为了一名红十字会会员。

为了提高学区各个学校的卫生状况,我们决定在学区各小学建立卫生角,配备一些常用的红药水、紫药水、碘酒等药品。可是当年物质匮乏,这些物品都无法大量采购,我就一个人拿着大提包,到丰台区买回一大提包小瓶子,回到学区,高压灭菌,自己配制了红药水、紫药水,为下属的13所小学、上百个班级建立了卫生角。

此外,我们还办起了“卫生简报”,及时宣传各校开展红十字会活动的信息。在呼家楼学区“青少年红十字会”的带动下,各兄弟学区也纷纷建立了红十字会组织。

红十字精神伴我成长

此后,因工作需要,我从呼家楼学区调到十里堡中学工作,再到文秘档案职业学校,最终退休在求实职业学校。红十字会精神的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和宗旨一直融入在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工作岗位不断变动,但每一次我都把红十字精神带到新的单位: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宣传保健常识、寒暑假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慰问、到朝阳区残幼院和智障的孩子们联欢、去宋庆龄故居参观、和朝阳区红十字一起组织学生到怀柔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举办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和内蒙古赤峰二中的学生联谊慰问军烈属、组织学生代表朝阳区参加北京市现场应急救护演练……                                                   

朝阳区残幼儿福利院的杨院长曾深情地和我们的会员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常回家看看!会员中曾有个叫姚远的女生,志愿活动结束时,哭着说:“看到这些残疾的孩子,我作为健全人,如果不好好学习真是对不起那么多关心我的人。”组织青少年红十字会员参加志愿活动,净化了他(她)们的心灵。

在我工作的三十三年里,我和红十字会的缘分源远流长,参加志愿活动无数,我带着学生把《红十字青少年之歌》唱遍了学校的各个角落,还唱到了敬老院和各个志愿者服务基地。

2008年,我离开了超期服役的工作岗位。

成为急救讲师

2008年,我虽然退休了,但我的志愿服务远没有结束。

10月13日,我参加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举办的为期4天的培训活动,顺利地拿到了救护培训师资证书,成为了朝阳区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讲师团”中的一员,走上了急救培训的行列。

为什么放着清闲的退休生活不过而去做自救互救培训工作,一方面与急救培训意义非凡、能帮到更多的人有关,另一方面,逝去的家人是我积极参与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的动力。

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降临北京,一时间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受到影响。

我二哥1965年参军入伍,1973年复员后在乡里任武装部长。“非典”肆虐期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作为校医,也响应教委号召主动到乡卫生院,协助一线大夫共同抗击“非典”。期间,我和保健科大夫到乡政府了解各村消毒情况,乡计生协的工作人员是我的邻居发小,和我说:“姐,二哥的办公室就在二楼,去看看二哥吧。”我说:“都挺忙的,算了吧。”

5月底,“非典”典疫情稳定,我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5月31日我正在家中写总结,乡卫生院院长打来电话,说我二哥病了,叫我赶快回去。

原来当天中午12点,我二哥开完会正准备到食堂吃饭,突发心脏病倒下。等我赶到时摸到的是二哥青紫冰凉的脸,还不到56岁,我二哥就这样匆匆的走了。我特后悔,那次到乡政府没能上楼看他一眼。

近年来,工作、生活的超负荷、快节奏,突然倒地长眠不起的何止二哥一个。我意识到自救互救知识、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止血包扎方法的普及迫在眉睫,我开始全身心的投入急救培训工作中。

朝阳区红十字会领导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组织大家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如何搞好培训工作,他们还经常下到培训地点亲力亲为,为我们的培训工作出谋划策。我融合在这个集体中,就像在家一样,我非常热爱这个集体,热爱这个家。

如今,我已经参加了500余场培训,也深感随着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宣传的范围越来越广,受益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教,很多听过我课的学员都会问我:周老师,您什么时候还能来我们单位讲课。还有一些单位直接联系我去给他们培训。这是多么可喜的变化。希望我的积极宣传能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巧,在突发意外来临时,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施救者。

后记:如今,周阿姨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已不如前,为了不影响工作,周阿姨特意配了助听器。周阿姨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让更多的学员们了解红十字的起源、历史,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宣传义务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器官(遗体),让社会充满爱,充满正能量。

我们感谢周阿姨,也感谢像周阿姨一样的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们,是你们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