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疗救援团队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交接患者
10月22日午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在999急救中心响起,一位英国患者眼部外伤,急需从成都转运至香港接受进一步救治。
“病人情况如何?需要转运至哪家医院?是否有保险?我们会尽快实施转运”小王是此次国际转运任务的客服,她认真询问病人情况,耐心回答家属问题,用心安抚患者和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
此次任务,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飞机需要从北京到成都再到香港,要与三地各有关方面随时保持联系,做好医疗设备、海关签证、机场交接等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对接。
尽管已经过了午夜,但电话就是命令、就是责任,999急救中心立即启动航空医疗转运方案,航空医疗救援团队放弃休息、迅速行动,评估病情、申报航线、准备设备、确定医务和机组人员,各项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负责协调飞机运行的小苏,顾不上出生还不到一个月正在哭闹的孩子,立即联系航空公司确认执行任务的机组成员,协调急救任务航线等工作。
23日凌晨1点,执行此次任务的张医生开始医疗准备工作,了解病情,列出详细的医疗设备清单,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时天已经快亮了。给家里发了一条执行任务的信息后,凌晨4点,他和两名医护人员携带专业医疗设备赶往首都国际机场。
早上6点55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专业航空医疗固定翼飞机起飞赶往成都。
9点28分飞机平稳降落至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病人交接后,于13点12分迅速飞往香港。
两个小时后飞机顺利落地香港国际机场,随后,患者被迅速转运至香港某医院。
至此,航空医疗救援队员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飞越数千公里,终于顺利完成此次转运任务。这只是一次航空医疗转运任务的缩影,每一次任务,999航空医疗救援队员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为生命护航,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当日经过简单休整,18点14分,专业航空医疗固定翼飞机再次起飞,这一次,它将从南方炎热的香港跨越大半个中国赶往北方寒冷的沈阳,在那里,有一位病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空中救护车。
航空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转运患者
空中救护车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一体化的救援已经有100多年。
经过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取得了成绩,逐渐发展到今天我们所说的空中救护车。
澳大利亚“皇家飞行医生”执行航空医疗转运任务
1928年,澳大利亚成立“皇家飞行医生”,是世界上第一家民用空中救援公司。
美国早在1956年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德国拥有一个健全的空中救援网络,由最大的汽车俱乐部(ADAC)下属空中救助公司、飞行救助队(DRF)和内务部3家共同运作。
2010年,999急救中心通过与通航公司合作的方式,开始航空医疗救援探索。
2014年以来,999急救中心先后引进2架直升机和2架长航程固定翼飞机,在全国率先推动专业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城市与国际间立体化紧急医疗救援网络,现已完成国内外航空医疗转运三百余例。
航空医疗救援固定翼飞机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交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