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拳拳赤子心,耿耿桑梓情,三代归侨谱写爱心故事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7-09-01

在北京市红十字会众多捐赠人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捐赠人,她连续多年不间断地向包括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内的多个慈善机构捐款。

张瑞霞女士的捐款记录

曾经兜里只剩2元钱,却还是把钱捐给了他人。

这就是张瑞霞老人。

张瑞霞女士

北京冬日一个寒峭的清晨,小编来到张奶奶的家里,来探寻张奶奶的暖心故事。

当张奶奶拿出一摞摞捐款证明和奖状时,小编心中生出对张奶奶深深的敬仰。

张奶奶荣获的荣誉证书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张奶奶出生在印尼棉兰,作为归国华侨,她为我们讲述了相隔3000公里的棉兰与家乡大埔的故事。

当她念起自己的写的诗歌—《游子心声》时,我们看到了张奶奶热爱祖国的那颗赤子之心。

随着对张奶奶的了解越来越深,小编发现,于张奶奶而言,慈善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祖父连一毛钱都舍不得给我”

上世纪20年代,

在下南洋的浪潮中,

张奶奶的父亲随祖父来到印尼谋生。

后来他们在棉兰开了一间药店,

张奶奶说:

“遇到没钱买药的病人,

祖父就免费给他们抓药。

每次过年,

祖父会把给人看病抓药赚的钱

留一部分家用,

其余全部都捐出去。

祖父过生日,

都会买好多吃的送到当地的老人家里。

可是我们孩子跟他要一毛钱的零花钱,

祖父却都不舍得给。”

张奶奶兄妹们都穿的是布衣,

祖父的背心更是破得都是洞。

“可是祖父把钱都捐出去,

家里没有一个人反对。”

张奶奶觉得自己看不得别人受苦,

一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去帮助,

就是受祖父的潜移默化。

“我永远忘不掉祖父那件外套”

张奶奶尽管出生在印尼,

但祖父及父亲一直教育她,

“我们是中国人!”

“我永远忘不了祖父的那件外套,

这件外套常年挂在门口的衣架上,

口袋里装着几元钱。

担任当地民盟主任的祖父

一直为当地共产党员提供各种帮助,

祖父把外套挂在门口,

就是为了哪天被抓起来时,

可以随时穿上外套,

兜里的钱也是以备不时之需。”

“祖国,我回来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远在印尼的华侨都沸腾了,

张奶奶的父亲想在印尼的土地上升起

一面五星红旗。

“可是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

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

父亲根据从大陆回来的同乡描述,

连夜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第二天一早,

就将这面五星红旗升在了

大埔同乡会会馆上。

因为这面五星红旗,

父亲被捕入狱,

后来在民盟人士的抗议下,

父亲才被放了出来。”

此后哥哥姐姐们陆续回国,

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愿望,

在张奶奶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1960年,

年仅19岁的她坐上轮船,

几度转乘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当第一次看到

飘扬在祖国上空的五星红旗时,

我热泪流淌,

高兴地喊着:

祖国,我回来了!”

“我把兜里仅剩的两元钱给了她”

回国时,张奶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

为了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

张奶奶去到西北边远山区

当了一名教师,

此后又回到浙江杭州继续工作。

“当时一个月工资只有41元,

除去我自己的基本花销,

我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几乎每个月工资都不剩。

有一天,

我在路上碰到一位妈妈带着个孩子,

孩子生病没钱去医院,

我摸摸了兜里,

只剩两元钱了,

我立马给了她,

那是我仅余的两元钱。

离发工资还要好几天,

家里余粮也不多,

我只好一天只吃一顿饭,

挨过了那几天。”

“为家乡修路”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蕉子坑村

是张奶奶的家乡,

张奶奶的祖父及父亲

自从离开故土后,

便再没有机会回去过,

可是谁都没有把家乡忘记。

“父亲在病中还牵挂着给家乡修路之事呢!

1998年他在香港逝世了,

姐弟妹们虽然没回过故乡,

也都惦记着故乡的路。

我们用父母亲及所有兄弟姐妹的名义

一起凑了十几万元合力捐赠给家乡,

给蕉子坑修建了第一条将近两公里长,

能在雨天让汽车通行的水泥硬底路。”

从此,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乡亲们不会再举步为艰了。

这一条路常常让外乡人刮目相看,

过路人时常会驻足问一问:

“这个村子有多大?

怎么会有一条这么好的路?”

这条路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2001年

张奶奶姐弟妹又一齐出资,

将家乡年久失修的祖屋“大守第”

及由祖父辈兴建、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先生取名的

“课耕楼”修整了番。

张奶奶说,

回去的机会越来越少,

但还是希望能为家乡多做点贡献。

“希望能为老乡们做更多事”

张奶奶几十年来担任农业部侨联秘书长,

她深入了解归侨和侨眷的需求和诉求,

想办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给予他人帮助已经成为下意识的动作。

逢年过节,

她会给归侨侨眷们送去一些小礼品;

归侨中有谁生病了,

张奶奶只要听到消息,

也会尽力前去探望慰问。

张奶奶已年近八十,

身体一直不好,

不能走太远的路,

但她总说:

“希望还能为老乡们做更多事,

他们满意我就安心了。”

小编在翻阅慈善机构给张奶奶的回信时发现,几乎每一年张奶奶都会向这些慈善机构捐款。


这些钱都是张奶奶省吃俭用攒下的,而至于何时开始捐款,张奶奶已经记不清了。

张奶奶的热情善良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她曾经帮助过的人,她纯净质朴的品格更是给社会带来一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