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市红十字会举办第十六届生命追思活动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2-03-25

活动现场

  2022年3月24日,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北京市长青生命纪念园举办第十六届生命追思活动,以此纪念和缅怀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的大爱善举,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宝峰出席当天活动。北京解剖学会、首都各医学院校、器官和组织获取医疗机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八宝山殡仪馆、长青生命纪念园等单位负责同志,捐献者亲属、医学院校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参加线上线下同步活动。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宝峰出席活动

  活动在小提琴现场演奏的《假如爱有天意》中开启,凄美的音乐和大屏幕滚动播放的3932名捐献者姓名将现场的气氛装点的肃穆庄严,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师生诵读的祭文《点亮生命》。

诵读祭文《点亮生命》

   捐献者亲属代表高先生深情分享了他父母和挚友两家世代友谊和相约捐献的故事,道出了两个平凡家庭不平凡的家国情怀和高贵品格,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捐献者亲属代表高先生发言

  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用配乐诗朗诵《重生》,表达了全社会对器官(组织)捐献者及其家庭的无尚崇敬与感恩之情。

配乐诗朗诵《重生》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长、解剖组胚学系主任马超教授表示,“大体老师”在培养医学人才和推进医学进步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号召医学院学生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切记“无言良师”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医学誓言,回报和服务社会。

马超教授发言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宋永红对捐献者用“奉献”为生命发出的最后一束光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所有理解和支持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社会公众表达了谢意和感激;她表示,捐献与移植这一崇高事业需要更多的“铺路石”,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参与到这项“让生命接力”的神圣事业中来;红十字会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讲好捐献者故事,为捐献者办实事,努力在提升人道关怀服务上下功夫。

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宋永红发言

  活动现场,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宝峰表示,捐献与移植是一项挽救垂危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希望社会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了解、理解和支持这项事业。他要求,全市红十字工作者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职,为助力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履行好职责。

医学院学生代表向捐献者献花

活动在小提琴曲《送别》中落幕。参与活动的捐献者亲属表示,北京市红十字会坚持组织了16年追思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感觉到了爱的温度和传递。

随着科学公正、遵循伦理、符合国情和文化的工作体系的建立,随着公众对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认识度与接受度的逐步提高,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中来,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登记志愿捐献遗体志愿者2.8万余人,实现遗体捐献人数3932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近11万人,已实现器官捐献2780人,捐献大器官9500个,帮助近万名器官移植等待者重获新生。

近年来,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依法履职,持续在提升人道关怀服务上下功夫,通过打造网络“云”祭奠方式,讲好捐献者故事;在提升捐献者“身后事”的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与北京市多家殡仪馆签署了合作协议,为遗体和器官(组织)捐献者开启了服务绿色通道;今年起还将对遗体捐献者纪念设施进行维修维护和环境美化工程,打造亲属祭奠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