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捐献者——记第八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快接住,加油!”草坪上,十几个身着绿色T恤的人分为红黄两队,激烈地玩着今年最受欢迎的飞盘运动。他们有的是在校大学生,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已经年近半百,带着自己孩子在参赛,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9月的第3个星期六是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每年的这一天,北京市红十字会都会将邀请历年的捐献者们聚在一起举办团建活动,分享各自捐献的故事及生活日常。
今年已经46岁的小兵是北京市第122例捐献者,今天的活动他带着12岁的女儿一同来参加。“11年前,她才1岁,妻子抱着她全程陪着我在采集室完成捐献。”他说。小兵的采集完成在2011年,11年前对于造血干细胞了解的人非常有限。小兵坦言,当时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自己也十分忐忑。“当时北京市每年的采集数量并不高,身边人知道这件事都以为我要去抽骨髓,害怕对我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就连父母我都没敢告诉他们。”怀着对患者的责任和红十字会的信任,小兵完成采集。也是在同一年,小兵开始对马拉松产生极大的兴趣,那年,他在北京跑完了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此后就开始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在2016年至2019年,还先后跑过四个海外赛事。“马拉松属于极限运动之一,对于跑者,我们都要严格听从身体给予我们的反馈,比如身体状态、体能感知,甚至是外在的直觉。很多人不敢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对供者身体造成伤害,我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负责任地告诉他们,捐献没有对我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我更加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去年9月完成捐献的第448例玲玲在回忆起采集的点点滴滴时,再次重复了去年她跟我们说的那句话,“我的生活,与造血干细胞,与红十字,有很深的缘分。”玲玲是一名编剧,十几年前她和母亲一同在街头的无偿献血车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母亲却因为有贫血症未能入库。后来,玲玲身边的一位好友身患白血病,让她更加关注到血液病患者这个群体。为此,玲玲还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主题,创作了一部电影剧本。为了写好这个剧本,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快把相关的资料都翻烂了。”让玲玲没有想到的是,转年她就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她也要成为拯救另一个小生命的人。“可能跟很多捐献者不同,我没有丝毫来自家庭的压力。相反,我母亲认为,我替她圆了这个梦想。”
小兵(左一)玲玲(中)小兵的女儿(右一)在挑战赛中被分为一组
“我前两天刚刚完成捐献后的半年体检,身体倍棒。不过,最近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我还多了很多任务。”第482例捐献者小童说。小童在今年2月份刚刚完成捐献,是一名检察院书记员。96年出生的小童在2015年跨年夜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2021年10月底接到初配型成功的电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到别人,我义不容辞,何况我的帮助能够挽救生命。”他说。小童所在单位北京市检察院对采集工作给予非常大的支持,之后还在各个平台大力宣传小童的义举。“最近我一直在填写各种材料,准备宣讲等等,单位和区红会还在积极宣传我捐献的事例。”小童说,“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讲述我的故事,能让更多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安全无损健康,让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小童(左一)和其他捐献者在一起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16余万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其中524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患者生命。他们3人的故事只是这500多名捐献者的一角。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他们的大爱,给患者生的希望,给社会增添温暖,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新希望。
感谢你,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