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者日前夕,两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北京市第510、5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2年6月13日,世界献血日前夕,两位25岁的小伙子阿松和阿强在部队驻京某医院细胞采集室先后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分别成为北京市第510例、5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
不久前,阿松发了一条朋友圈,“最近大家都在发献血次数,我也晒一个。但是今年就不献血了,今年要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配图是他的电子无偿献血证,从2016年起,阿松保持着每年2-3次的献血频率,累计全血献血总量达到4800ml。
阿松说的更有意义的事,是他要为一名血液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2019年3月,阿松在献血时看到放在一旁的中华骨髓库宣传单,读了上面的内容之后,阿松决定成为一名骨髓库志愿者,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帮助到血液病患者。
今年早些时候,阿松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留存的血样初配型成功,想请求他的帮助。阿松坦言,“当初入库时了解其实并不充分,没想到真的能配型成功。”工作人员将相关资料发给阿松并向他做了详细解释,阿松渐渐放下心来,并且说服家人支持自己捐献。
入院开始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后,阿松出现了肌肉酸痛等反应,“但心情是很愉悦的,毕竟自己在做的是救人的事。”
阿松完成采集
“希望可以尽我所能,帮助患者”
身高176cm的阿强只有55公斤,瘦瘦高高的他从2014年就开始持续进行无偿献血,共累计捐献血小板14次、25个治疗量。
2015年5月5日,一次献血过程中阿强看到了宣传册中有关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内容,于是他问询护士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式。听完护士的介绍,阿强立即表示自己愿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月,阿强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征询他的捐献意愿,阿强毫不犹豫地在电话中表示同意。但此时的阿强刚刚做完一个呼吸系统手术,为了自己和患者双方的健康和安全,他咨询了主管医生的意见。医生看到他的捐献意愿十分强烈,与血液科专家会诊对阿强的身体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是安全的,这给阿强莫大的鼓励。“我既然当初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就希望可以尽我所能帮助患者。”出院之后阿强一直在努力增重,尽快把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采集前,阿强给患者写了一封信:“我们无法选择人生的荆棘,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疾病的态度,您的勇敢、坚强,永不放弃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加油!”
阿强完成采集
中午1点左右,两位捐献者采集完成。他们说,能在世界献血者日的节点完成捐献,对于像他们俩这样有定期无偿献血习惯的人来说,是一份特殊的纪念,希望患者早日康复,拥抱人间好时节。
供稿: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