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三位爱心人士同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生命接力 ——北京市第504、505、50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2-06-01

2022年5月30日,北京的防疫工作依然处于紧张状态,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原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却迎来同时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3位爱心人士。他们分别成为北京市第504、505、50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7岁的小李就职于一家证券公司,读书期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1月他接到初配型成功的电话。“接到初配型成功电话时,其实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波澜,因为在入库时就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小事了。当时自己正在公司上班,接到电话后就直接回复同意,从来没有怀疑和动摇过。”

小李说,自己所在的公司里面有一位同事在几年前捐献过造血干细胞,是北京分库的第191例捐献者。 “身边的例子对我有很大的鼓舞,我想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愿意花点时间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对供者是无害的,一定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的。”

在小李看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像无偿献血一样普普通通的事。“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却能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这是小李反复跟我们说的一句话。

25岁的小彭是一名IT工作者,他是在一次献血过程中听护士介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

今年3月,小彭在忙碌的工作中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初配型成功电话。“当时心情瞬间就激动起来。因为之前通过新闻和影视作品对血液病患者有过很多关注,也知道配型成功是一件几率很低的事,特别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到他们。”小彭说。

采集的时候,工作人员为小彭带来患者写给他的感谢信。患者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身患急性淋巴白细胞。她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好心人,您的勇气让我的生活重新照进了希望的光芒,您的爱心延续了我的生命……”

小彭看到信后很动容,他希望患者不要放弃爱与希望,勇于与命运抗争,早日康复,继续前行。

就在小李、小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同时,相距约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内,35岁的军人小张也躺在采集室的床上。不久前,他也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三位捐献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但都怀揣着最朴素助人为乐的相似信念。中午1点,三位捐献者采集结束,三袋还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即将由专人分别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他们送去生的希望。

 

小彭正在进行采集

小李完成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