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与红十字的不解之缘——北京分库第4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2-04-28


“接到造血干细胞初配型成功电话的时候,我不曾想到自己还能继续这份与红十字的缘分”。2022年4月27日一早,在部队驻京某医院细胞采集室,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阿朵对我们说。

45岁的阿朵曾是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的一名医护人员。2013年4月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入职不久的阿朵根据上级安排,作为保障人员前往灾区。在抗震救援的日子里,灾区余震不断,道路崎岖难行,随时有泥石流发生的可能,但阿朵所在的队伍没有一个人顾忌自身。有的灾民聚集点在大山深处,车辆根本无法到达,大家就背着药箱、扛着救灾物资走几十里山路为灾民们看病。夜晚巡诊回来,还要忙着装卸物资,补充药品。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那时我刚入职不久,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阿朵在雅安帮助受灾群众

2016年11月26日,阿朵相识的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推荐她去参加会里组织的造血干细胞知识讲座,徐亮老师为大家普及了血液病与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并讲述了自己成功捐献、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经历。这让阿朵深受触动,“虽然自己本身也是一名医护人员,但对于血液病这个领域却是知之甚少。讲座结束后,我要坐火车回老家保定,直接就在西站的无偿献血点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

阿朵正在填写入库表格

2017年,阿朵离开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前往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医院也与红十字组织合作开展了许多公益活动,比如帮助白内障患者的“红十字光明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朵想,按照自己的年龄来看,或许已经没有机会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了。

然而就在2022年初,阿朵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在中华骨髓库留存的血液样本与一名年仅6岁的血液病患儿初配型成功,但是时隔已久,想问她是否还有意愿帮助这位患者。“我当然愿意!”阿朵脱口而出。

随后,按照流程,阿朵顺利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入院后,阿朵很注意个人防护,“我一定要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把自己保护好,不能感冒生病,为患者保证采集顺利。”

中午1点,阿朵完成采集。她说,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她准备要在工作单位组织一场造血干细胞的宣讲活动,像当年徐亮老师一样给她做讲座一样,“或许台下听讲座的某个人,未来也可以帮助到另外一名血液病患者。”阿朵笑着说。

阿朵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撰稿: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