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大学生同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北京分库第494、4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2年4月11日上午10点,在部队驻京某医院采集室,2000年出生的小淼和1996年出生的小磊和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们将成为北京分库第494例、495例捐献者。
“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父亲比我还要骄傲”
——第494例捐献者小淼
小淼是湖北宜昌人,与大部分捐献者不同,小淼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刚满18岁时在父亲带领下完成的。
“我的父亲、姑姑、爷爷都是医生,特别是父亲对造血干细胞事业非常关注,一直跟我讲,整个宜昌市只有过十几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1年年底,小淼考研结束,第一次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留存的血液样本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小淼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答应了。“回家跟父亲说了这件事,他比我还要兴奋和激动,再一次给我讲了捐献的整个过程都是对身体无害的,鼓励我、支持我。”小淼说,父亲甚至在聚会时都会特别骄傲地告诉自己的医生朋友们,儿子即将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祝你早日康复,战胜病魔,希望早日收到你康复的消息。”小淼在写个患者的信中写道。
小淼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我是你在远方的大哥哥”
——第495例捐献者小磊
小磊是一名在读博士生,2018年读本科时加入中华骨髓库。谈起入库初衷,小磊说当时学校有了第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学们之间都在谈论这件事,想到自己或许也可以帮助到血液病患者,小磊在无偿献血时也留存了血样。
2021年12月底,小磊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在知道自己初匹配成功时,立刻答应了捐献。“我了解过捐献的相关知识,匹配成功的概率太低了,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缘分,我一定要捐。”
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后,小磊开始入院打动员剂
进行捐献前的准备,“一想到患者正在移植仓里焦急地等着,就觉得自己挨两针也是值得的。”
小磊说,自己读本科时一直在校红十字会工作,组织过许多公益活动,“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止为自己,还能做很多有益于别人的事。”
在写给患者的信中,小磊写道“我比你大不了多少岁,你我也很有缘分,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可以将我看作一个在远方的大哥哥,希望你早日康复,去迎接大好青春。”
小磊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中午1点,两位捐献者采集结束,他们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将由专人及时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他们送去“生命的种子”。
撰稿:陈默
编辑: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