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中的暖意——北京分库第487、4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2022年3月18日,北京经历了一场倒春寒,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人们裹紧棉衣,在大街上行色匆匆。
而在部队驻京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却能感受春日的一片暖意。42岁的阿虎和27岁的小俊今天要一起在这里采集造血干细胞,挽救两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第4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献16次血的阿虎
阿虎是一个7岁孩子的父亲,目前在一家餐饮集团负责人事工作。他热爱公益,截止目前已进行16次无偿献血。
2015年的一天,阿虎陪家人在家附近散步,中间经过一辆无偿献血车,阿虎在进行无偿献血后护士向他问询是否同意加入中华骨髓库。阿虎坦言,“当时献血车上人比较多,护士并没有向我做太详细的解释,但听到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就同意入库了。”
一直到2021年底,阿虎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电话,他的血液样本与一名14岁的血液病患儿初配型成功,问他是否同意捐献。“其实当初对捐献过程并不了解,但从接到配型成功电话,到面谈和采高分血时,北京分库的工作人员一直很耐心地向我讲解了全过程,他们热情、亲切的态度,让我感觉就像家人一样,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减少了对接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紧张和恐惧。”
阿虎告诉我们,对于此次的捐献,家人们都特别支持,7岁的儿子昨天晚上还特意给他打了视频电话,问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帮助到那个生病的大哥哥。
采集开始后,阿虎向我们回忆起读书时自己的一位同学得了血液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没多久他就去世了。”那件事给了阿虎很大的触动,“入院开始打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之后,偶尔会在楼道碰到其他房间的血液病患者,特别是一些小朋友,很让人心疼。” 阿虎说,自己也是一位父亲,特别能理解患儿父母的心情,希望通过自己捐献的行为能够让身边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接受造血干细胞捐献,扩大中华骨髓库库容量,帮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阿虎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第4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热爱公益的摇滚少年小俊
小俊是一名摇滚乐队主唱,有着与他职业相符的酷酷外表和清朗的嗓音。95年出生的他,从2017年大学毕业后就坚持献成分血,并于2019年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1年6月,小俊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他留存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当时恰逢小俊和乐队正在进行全国巡演,这让小俊十分为难。一方面,他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位血液病患者,这也是当初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初衷。而另外一方面,他又很担心会因为捐献的流程工作影响到队员们的排练和演出。
“当时北京分库的工作人员费了很多心思反复跟我和患者医生沟通协调时间,乐队的朋友们听我讲了这件事,也很支持,大家都希望这位患者能够得到救治,重获新生。”
于是,小俊在全国巡演的缝隙,两次返回到北京进行了高分辨采血和体检,做好捐献准备。
小俊说,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在刚得知此事后都很震惊,以为他要抽骨髓去救人。“这可能是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家都不清楚现在早就采用静脉采血,然后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技术。”
小俊热爱做公益,新冠肺炎爆发初期,他和几个朋友曾积极筹集物资驰援武汉;还去江西老家做过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调查;以及在服务打工群体的社会公益团体工友之家中做志愿者等。
小俊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自己难得的经历,日后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在自己的音乐中表达出来。在写给患者的信中,小俊说,“我猜你一定已经承担了比正常人多很多的重负,希望他人的善意不要以另一种形式成为你的负担,我们有机会成为各自想成为的样子,也可以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建成一个更明亮的世界,祝你一切顺遂平安。”
小俊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中午1点,两位供者采集结束,他们的“生命种子”将由专人护送给患者,给他们送去美好的祝愿和生的希望。
撰稿: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