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英雄 只是恰巧有人需要我
——记北京分库造血干细胞第452例捐献
“这几天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有点腰酸。”小凯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虽然只有24岁,言谈举止却非常成熟稳重。
9月27日一早,小凯如约来到空军总医院细胞采集室,谈及入院之后的感受,他笑着说,“吃住都没问题,睡的也不错。最有意思的就是打第一针动员剂的时候,护士跟我开玩笑说,药应该推地快一点,你的感受会更明显。你是救人英雄,要让你记住这一刻才对。”
小凯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对人的观察会比较多,也更能理解世间的各种悲欢离合。”
2016年的一个夏天,小凯刚成年不久,“迫不及待地,想要送给自己一份标志性的成人礼”。于是,在献血的过程中,小凯选择留下了8ml的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随后的几年中,小凯每年都会收到北京分库发来的节日、生日慰问短信,“还以为自己一直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存在于中华骨髓库,没有想到有一天真的会变成‘捐献者’。”
今年6月,小凯在开会中间接到了北京分库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他留存的血样数据显示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问是否愿意进行捐献。没有丝毫犹豫,小凯表示同意。“因为当时正在开会,我没有详细咨询具体流程。散会后我告诉经理,自己要去捐骨髓,经理瞬间就被吓到了。”小凯说,当时不论是自己还是经理,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印象还停留在许多年前,以为要进行骨髓穿刺。直到后来,经过北京分库的工作人员的详细解答,小凯才知道,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
“但就算是真的做骨髓穿刺,我也不会犹豫,人生在世,总要经历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我的这一点点疼痛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就没什么可犹豫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英雄,只是恰巧有人需要我,那就让我的人生中多一点有意义的事。”小凯的眼神中透着坚定。
中午12点,小凯捐献完成,他给父母拨通了视频电话,告诉爸妈自己一切都好,请他们放心。“亲爱的小朋友,我是有缘的叔叔,祝你身体健康,欣欣向荣,愿你好好学习,大有可为。”小凯对患者小朋友写下了自己的祝愿,为他点燃生命的希望。
撰文:陈默
编辑:刘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