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照耀你我 ——记北京分库第4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玲玲说,“我的生活,与造血干细胞,或者说红十字,有着很深的缘分。”
9月15日一早,玲玲抱着一个毛绒玩具考拉和一本书,出现在空军总医院采集室。她告诉我们,这些是她想送给患者的,希望他身体早日恢复,享受美好生活。
32岁的玲玲是一位编剧。10年前,她和母亲一起在街头血车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母亲有贫血症状,未能入库。“所以跟很多捐献者相比,我没有丝毫来自家庭的压力,母亲贫血症好了之后,因为年龄超限又未能如愿,觉得十分遗憾。”所以自己此次的捐献,很大程度上也承载了母亲的希望。玲玲说,母亲和自己还一同做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我们母女俩都觉得帮助别人是力所能及的,自己也能从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去年,玲玲开始查阅大量资料,用她自己的话说,“快把血液病相关的贴吧翻烂了。”她构思了一个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主题的电影剧本。“想用更加戏剧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人们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态度的变化,从不了解、不接受到心生敬佩的过程。”此次捐献之后,她想把自己捐献的体验通过第一视角加入到剧本中。玲玲说,目前剧本已经交给制片公司在对接拍摄,希望可以早日与公众见面。
早上8点半,采集工作开始。玲玲的动员效果很好,采集非常顺利。随后,玲玲开始放轻松下来跟我们聊天,她谈及,想要送给患者这只考拉是有原因的。去年,她的一位好友身患白血病,在中华骨髓库找到配型的捐献者后,她陪朋友去了位于南京的红山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她们认领了这只小考拉。她感觉,这只小考拉对朋友、对她和对这位患者而言,有着一份特殊的连结。
中午一点采集结束,玲玲感觉轻松了很多。她拿着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血袋,开玩笑说,“这个颜色真好看,像日出的颜色,生命之光。”
玲玲送给患者的书叫做《当下的力量》,书封底有这么一句话:“这不是一口气读完的书,它将陪伴你一生,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玲玲说,她和身患白血病的朋友都读了好几遍这本书,希望这本书也可以为这位患者带来全新的人生感悟。
撰文:陈默
编辑:刘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