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携手并进 共赴生命之约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1-04-19

——记北京分库第427例、第428例捐献者

春天已近尾声,盛夏即将来临,小于和小刘一同走进了采集室。在这里,他们将携手并进,共赴生命之约,分别为两名患者送上生命的种子,带领患者重放生命的光华!

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人

小于,1983年出生,沉着稳重,眼中透着坚毅的神情,说话不急不缓,嗓音很有磁性,笑起来给人阳光向上的感觉!他从事的工作很有特点,每天要面对的都是退休的军人干部,工作中对服务意识,政策掌握等方面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能让老干部满意是小于的工作宗旨,15年的工作经历,成就了小于扎实的业务本领,在工作中受到了领导和退休老干部们的一致好评。能顺利完成这次捐献也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


在家庭生活中,小于也凸显了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在聊天中,小于坚定的说:“有一些事情告诉家里人,就会让家里人担心,所以,我会在没有真正执行的时候选择不提前告知,减少家人为自己过多的担心。”亦如小于所说,2019年5月,小于参加献血时,留下了8毫升血样,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的入库志愿者,没有将此事告诉家人,甚至连妻子都没有告诉,直到2021年1月,配型成功后,他才向妻子说了此事,妻子担心之余,还是支持他的决定的,因为,小于告诉妻子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伤害,不是什么大事,能帮到别人,就一定要帮!更何况,当年留血样的时候我就想过,配型成功的几率那么小,要是我真能配型成功,就一定要救人一命,尽微薄之力帮助他人!”

在小于看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算什么很伟大的事情,骨髓库近300万的志愿者都是伟大的人,自己只是比较幸运。匹配成功了,成就了自己做一番好事的心意,为自己铺垫了参与公益,奉献爱心的途径。他说:“社会上有很多人坚持经常献血并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跟他们比我所做的奉献是微不足道的。今后我也会通过红十字会的平台,参与更多公益的活动,与大家一起传递爱心。”

小于告诉患者:“康复顺利,快乐生活。我也要学习你的坚强与顽强。加油,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因为幸运更要珍惜

小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即将踏上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性格内向的他对生命有自己的感悟。他说:“我比较幸运,从小无灾无病,家人幸福健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对死亡有了概念,对生命有所敬畏,也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这次捐献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以后我也将努力使自己越活越向上,越珍惜自己的健康!”

2018年4月26日小刘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入库活动中留下了8毫升血样,那时,他是北京交通大学红十字会志工部副部长,参与主办学校造血干细胞采集入库工作,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过程比较了解,本着救助他人的目的与尝试的心情,留下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入库志愿者。

时隔三年,2020年3月4日,小刘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他说:“实在太意外,太突然了,太快匹配上了,我也有些紧张,留血样时也没有和家里人详细说明,不确定家人态度,但也有些欣喜,自己有机会去救助他人了!”

其实,小刘和家人沟通过程并不容易,他笑着说:“父亲一开始很反对,哥哥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有误解,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捐献成功的相关数据,同时也向同校完成捐献的北京第422例捐献者小琪咨询了具体流程、捐献时的身体反应和后续的恢复等方面的信息,用这些真实的案例和数据为父亲和哥哥详细阐述了捐献流程,强调捐献的安全性和捐献的巨大意义,哥哥首先转变了思想,支持我捐献,父亲虽没有大力支持,却也尊重我的选择,不再反对我完成造干捐献,很感谢父母和家人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尊重我的决定!”

在校红十字会两年的工作过程中,小刘对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越发了解,也让他深刻体会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患者的意义和对社会的意义。给予患者希望,进而延续生命,向社会宣扬大爱与传递正能量。平时认真学习的小刘,还喜欢运动,听音乐,常致力于公益活动,累计在校志愿服务时长231小时,先后参与了“享阳光,致青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冬季慢跑志愿者活动、北京文博会志愿者活动、国庆游行后勤服务活动等1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

他真诚的告诉患者,不管多远的路,都要坚定走到尽头;不论多深的痛苦,也会有结束的一天。希望患者早日康复,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留下8毫升血样,做个生命的约定,凝聚社会力量,携手并进,共赴生命之约!

捐献当天,市区两级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和北京交通大学的相关领导分别看望了两位捐献者。

撰文:柳晓明

版面:赵  楠

编辑:郑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