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
——记北京分库第413例捐献者
不要因为冬季的寒冷而感到畏惧,要知道这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所以不是困难有多可怕只是我们的内心过于软弱,小坤躺在采集床上,义无反顾的做好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准备,希望自己生命的种子能带领患者走出困境,从严冬走向春天,也翘首期盼患者的未来永远是春天。
小坤虽然性格内向,却造就了他沉稳的心态,严谨的学习作风,从小就喜欢机械和DIY的他,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奖。他也很庆幸能在成功保研后为自己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点燃重生的火焰。
每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都是爱的传播者,他们为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也种下了爱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在不断的成长、开花、结果,让爱不断传递,永不停歇。北京分库第321例捐献者小黄是小坤的同系学长,小坤说:“黄学长在系里一直是大家眼中的才子,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公益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尤其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更是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更钦佩的他的为人,所以,他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随后我也积极向校红十字会的学姐、学长们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并在2018年12月8日克服了与其他赛事冲突的困难,首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血样留样的愿望,因为我早一天入库,就可能早一些挽救病人,晚一天入库就可能与病人永远错过了!”
“我是一个喝冰红茶都不会中奖的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又很低,所以,能够配型成功就如同中了大奖一样,我能把这几百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微小希望捐献出来,也是我的幸运,但愿我的幸运也是患者幸运,更是我们的幸运!”小坤边回忆接到电话时的场景边说。
因为有黄学长榜样力量的鼓舞,小坤也热心志愿服务与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志愿时长累积达到了300多个小时,他说:“我非常乐意帮助别人,就比如在每次的学院的迎新活动中,我都会积极参与。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能获得很多的快乐。”
家庭的关爱不是紧紧的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并指手画脚,而是倾听和默默的支持,小坤的这次成功捐献就源于一个懂爱的家庭,父母给了小坤宽松的施展自己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此次捐献,并且不让父母担心,不善言辞的小坤选择了首先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姐姐进行沟通,并请姐姐向父母讲述了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改变了父母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就是“敲骨吸髓”的观念,父母明白了,在注射动员剂后的捐献,如同献血一样,无损健康的事实后,小坤便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持。所以小坤也由衷地感谢家人对他的支持和爱。
小坤说:“我的另一个幸运是能够保研成功后进行捐献,大四学业已基本完成,学校对我捐献非常支持的,校领导,导师,同学都很重视这次捐献,不仅专门组织了和红十字会以及街道领导之间的会谈,还帮我协调时间安排,帮我顺利完成本次捐献。”
问及小坤这次捐献的感想,他质朴的笑了笑说:“只用我的一点造血干细胞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和每一名造血干细胞入库的志愿者一样,没有太多特殊的地方,仅仅只是捐献的机会碰巧落到了我的头上!”
社会需要爱心,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许只是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也许只是薄薄的一条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望者的希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为了哪些被病魔折磨的生命,我们并肩作战吧!
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马小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程波,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海淀区红十字会,花园路街道的相关领导到采集现场慰问了小坤,并颁发了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