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责任
——北京分库第398、39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日完成捐献
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小宁躺在采集床上,看着自己的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中循环着,开心的笑了,因为,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挽救生命。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汉子,一直都很崇拜挽救生命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尤其是疫情期间,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勇赴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的事迹,更是让小宁希望早日配型成功,为脆弱的生命撑起一把伞,再造一片天,送他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宁没有过献血经历,却毅然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人们好奇的问他怎么会选择报名加入骨髓库时,他说:“三年前单位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报名,当时并不懂什么是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向一位在红十字会工作过的同事咨询后,才知道造血干细胞捐献其实只是无偿献血的另一种形式,一点也不可怕。为了自己那个拯救生命的愿望,就毫不犹豫的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今年三月配型成功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采集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对身体无害,只是在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我觉得,这太神奇了,也非常伟大!不过,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能如此幸运的遇到和他“血脉相连”的有缘人,等待配型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HLA初配成功后还要通过高分辨检测、全面体检等环节。在了解了捐献知识和捐献流程后,作为80后的我,觉得尽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他还说:“我当年报名的时候就想好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一旦配型成功绝不退缩,尽自己的力量去挽救一个生命,就算有一天需要我捐献骨髓,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同意,生命太脆弱了,我能有健康的身体,就应该多付出一些,不能看着一个生命就这样凋零。2019年4月是我第一次初配成功,我很激动,只是那一次高分不相合,没能完成捐献,太遗憾了。还好,老天眷顾我,今年与另一位患者HLA初配成功,并顺利的通过高分、体检等环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简直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让我觉得幸运,因为,非血缘关系的配型成功率在几百分之一到几万分之一。”
爱好打篮球,唱歌,健身的小宁,希望大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过多的关注捐献者,而是更多的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公益事业,一起来承担珍惜生命的使命,让更多的生命得到保护 。
挽救凋零的生命是我的责任
北京新冠疫情防空应急响应级别逐渐下调,大家的生活也慢慢回归正轨,在校大学生小超也在用他的方式为北京助力——捐献造血干细胞。
当血细胞分离机缓缓运转,血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其它的血液成分又回输到小超体内,这一过程大概持续了4个小时左右。最后采集到的是一份“满载希望的种子”。当生命的种子植入到患者的身体后,患者也将“重启”生命的按键,迎接新的生活!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也将为小超的大学生活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说:“我是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和同学一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每每看到关于血库存血量告急或某种血型急需的报道或捐献倡议时,我都会觉得,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大力支持公益事业,这也是我应尽的社会责任。在国家的栽培下成才,却还没有做过什么回馈社会的事情,这次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需要众多健康的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完成,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人类最大的善是在尝试有益的事情后自身所获得的快乐,这快乐大于自己带给别人的快乐,毫不自私的给予才是永恒的快乐!”因此,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非常兴奋,责任感也油然而生,毫不犹豫的同意捐献!
问及家人和朋友得知此事后的反应时,他说:“当周围的亲人和朋友知道自己配型成功的时候,大家的反应也不同,这种不同基本由年龄分界。因为网络的发达,同龄人接触到的相关知识更多,更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自身健康无害的事实。所以,大多是支持和肯定的态度。家里的长辈们是有一些顾虑的,担心对我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不过,我很幸福,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开明,经过我的解释和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讲解,仅仅一晚的时间,他们就转变了观念,亲人们都坚决的支持我的做法,并希望患者在经历了之前的磨难以后,能够重拾生的信心,过好未来的生活,努力的向着幸福出发!”
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丰台区红十字会、大兴区红十字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相关领导到采集现场慰问了小宁和小超两位捐献者,并颁发了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