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而战
——记北京第39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她,一个年轻的母亲,一个在病痛的折磨中等待希望的患者。在这一场延续生命的“战争”中,她渴望着奇迹的出现……
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也曾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战士。面对着这一场事关生命的“战争”,他义无反顾冲在了前线……
2020年7月,北京夏意渐浓,在某部队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25岁的小周躺在采集床上,静静地看着自己的鲜血在血细胞分离机中循环转动。几个小时后,采集好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将为远方那个29岁的她送去生的希望。小周感觉自己仿佛正在参加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战斗”,这让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生命之重。
2014年,小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时刻激励着他,他不但在学习上奋发图强、勇往直前,更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入学后,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至今累计献血2400mL。2016年7月小周在献血的同时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同一年,他志愿报名参军,在中印边境、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保家卫国,用壮志豪情书写青春的赞歌。
两年后,小周退役再次回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业。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更懂得了责任和担当,也比同龄的同学更成熟与稳重。2020年3月,当北京骨髓库工作人员联系他,告诉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他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捐献。小周说:“我从农村走出来,考上清华大学、到边境当兵、再回到校园,这一路很多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这次机会能够去帮助别人,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经近5个小时的循环过程,小周顺利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就像一次时间比较长的献血,不需要打麻药,也没有什么疼痛。”胜利完成了这场“战役”,小周一脸的云淡风轻,手捧着温热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许下了对患者的祝福:“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帮助您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生活虽然艰难,但总是充满了希望,希望您能够在未来也将这一份爱心传递下去。加油!”
窗外,阳光灿烂,虽然北京这一场与“新冠”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只要心中有爱,我们一起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就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