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向上,向上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0-06-23

——记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394例捐献者

“救人于厄既仁者”,在一封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写着这样一句话。这封短短二十来行的感谢信中,我们看到了十几个感激,感谢。相信提笔落字的那个人在用心书写的时候一定也是心情激动,思绪万千吧。这封信饱含着他为生病妻子的祈祷,对救人于厄者的感激。是啊,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那个家里还将继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两个孩子还能大声叫着:妈妈,妈妈,我们想吃红烧排骨;携手十几年的妻子还能将熨烫平整的衬衫递给丈夫;年迈的父母还能慈爱的为女儿包着饺子,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年夜饭,举杯祝福,小醉微醺时,他们会对生命和生活有更多的感悟和美好的祝福吧?

六月下旬的一天,小志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394例捐献者。是他让那个家的希望变得更有希望。26岁的小志高挑、帅气,作为一位理工男的他不善言辞,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情感。每年两次的无偿献血,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他说:“第一次参加献血是出于好奇,后来献血就变成了每年的必修课。今天的付出,也可能帮助的是明天的自己,这也是防患于未然吧”。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小志说那是为了希望,别人的希望,而那个希望是可以救命的。小志还说,其实自从2017年报名入库后就一直惦记着,希望自己能变成另一个生命的希望,但又不希望配型成功,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位血液病患者。接到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初筛电话时小志是激动的,从初筛、再动员、高分辨、全面体检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前他每天都惦记着,高分辨能不能相合?患者现在怎么样了?他说体检那天还有两位志愿者和他一起走到了这一步,但最终没有成功,有遗憾也有心疼,遗憾的是希望帮助患者的那两位志愿者没能实现捐髓救人的愿望,心疼的是不知道姓名的患者,他们这次要失望了。今天的小志平静的躺在采集床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的坦诚,率直,他的言谈之间处处都展现着温柔的同理心,这个不爱说笑的大男孩有着最热烈的感情和火热的心,如同这炎炎夏日,生机勃勃,那是一种力量,指引着更多的人向上,向上的力量。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把美好和希望送给别人,无论熟识的亦或陌生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这世间的温暖和真情。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让我们从此变成血脉相连的兄弟,让饱受病魔折磨的他们可以继续充满希望的面对那段至暗的时光。

《史记》有言,“侠者,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而那些挽起袖子的无偿献血、伸出手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哪个又不是侠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