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有颜色
——记北京管理中心第385例捐献者
2020年春节,一场突发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平静。随着每天详实数据的公布和各类信息的报道, 让原本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多了一份凝重。在这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白衣天使前仆后继坚持着;每个平凡的基层工作者默默无闻坚守着;无数爱心汇集成医疗物资、蔬菜、水果奔赴最需要的前线……相信这个时候每个中国人更多的是牵挂和祈祷:牵挂那些熟识或陌生的人,祈祷着疫情早日结束,祈祷着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刘大夫)
此时,很多医护人员仍奋战在“疫”线,而另一位白衣天使刘大夫正平静的躺在北京某部队医院的采集床上捐献着造血干细胞,为了另一位血液病患儿的生命重托。她说: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责任,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初心和责任,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
2011年9月刘大夫所在医院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点亮希望,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公益活动。那年36岁的她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作为一名医生,她说:“从加入中华骨髓库那刻起,我就从未动摇过,手机号也十几年都没换。”无论日常工作中的坚心,还是配型成功后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坚定,刘大夫和她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医者仁心诠释着对每个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由于患者病情需要,刘大夫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日期确定在2月27日。工作人员问她:捐献日期在这段特殊时期,您会担心吗?“大疫当前,所有医务工作者都是英雄,无论前线部队还是后备军,他们都不计得失冲锋在前,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做逃兵,我也一样。”刘大夫工作的医院对她捐献的事非常重视,院长说救人的事儿就是天大的事儿,医院全力支持配合。为此医院还准备抽调部门同事照顾住院捐献的刘大夫,但她考虑到当前疫情和单位工作,没同意。
“孩子: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所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如果你要一个微笑,我敞开火热的胸怀;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我陪你走到未来!春暖花开,这就是你的世界,早日康复,宝贝!”在写给患者的祝福卡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话。其实,诗情和画意可以存在任何时候和每个地方。看着那袋从细胞分离机中缓缓流出的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看到方舱医院里《火红的萨日朗》和欢快广场舞的曼妙舞姿;也看到宅在家里自娱自乐的智慧网友和各行各业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从每天忙碌到不知疲惫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太多叫不出名字的爱心志愿者……在任何时候中国人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磨难,从不退却。因为我们相信,并且始终相信:心中的责任和爱的力量终将战胜一切!
如果爱有颜色,会是红色吧,它蕴藏着热烈;是绿色呀,它传递着希望;是橙色吗,它跳跃着活力;是蓝色哈,它沉淀着平和;是灰色的,它展现出深沉;是白色啊,它晕染了纯粹……
多些爱吧,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无论内心,还是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