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价 值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9-11-22

——记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374、375例捐献者

2019年11月22日,小雪节气。寒冷的冬天要来了。今天在北京某部队医院采集室,37岁的大曹和21岁的小罗正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们同时践行着对生命的承诺。

您的希望已送达

今年37岁的大曹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大曹平时工作很忙,他说快递分拣这份工作属于多劳多得,辛苦和劳累的正常的,但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好,不怕苦,不觉得累。言谈间,不难发现大曹的乐观和豁达。而你能想到吗?这个为生计奔波,为家人幸福打拼的男人却有32次无偿献血经历,累计献血量达12800毫升,尤其是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得知配型成功后,大曹的义无反顾和家人的默默支持让每个工作人员都为之动容。大曹说,其实没啥大不了的,有时候献血我还带着孩子一起去,让他们去现场感受,给他们激励,让他们长大后也能参与,帮助别人很快乐,传递正能量嘛!

这几天住院做捐献前的准备,跑车的生计耽误了,生活也受到些影响,大曹却说:能帮助到别人这是初衷,尤其这是救人的好事儿,其它的都不重要!这个朴实的汉子,让我们看到一位父亲的担当,一个丈夫的责任,一个有温度的灵魂。

一个大学生的责任

21岁的小罗正在做考研前的准备,恰在这时一个选择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备战考研还是住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小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小罗说:“从包括新闻、影视等各种渠道,我们都可以了解到血液病人在患病后的无助和绝望,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捐献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没什么影响,但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却是一条生命!通过捐献自己少量的造血干细胞,让病人有可能延续生命,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幸运和幸福,我个人的暂时不便,与生命比较的话,微不足道。”小罗做通家人的工作,背上书包在指定时间来到医院,等着点亮一个希望。

“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我们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这是我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因,相信每个报名入库的志愿者都一样。”小罗说。

花香四溢的房间里,当殷红的血液顺着管道流淌;当采集机器的嗡嗡声化作那一袋生命的种子,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那是对新生的希望;是对一个人健康和一个家庭团聚的最好的祝福。这两个可爱的大男孩,用自己方式诠释、感悟着对社会、对生命的价值。

采集当天,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中心主任,海淀区、朝阳区红十字会,所在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探望并慰问了同时捐献的大曹和小罗。

这个冬天,总有太多温暖的故事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