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救赎
——记北京分库第3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每一位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与志愿精神有关、或与自我成长有关、或与亲情友情有关……
2019年8月,在北京某部队医院,王先生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用无私大爱书写了他的关于捐献的故事,一个有悲伤、有感动、更有希望和祝福的故事:
《一次迟到的救赎》
我是一名老青年,在“隔壁”这个词没那么常用的那几年,朋友们都叫我“老王”。趁着年轻狂过,燥过,疯过,没苦过。2016年,父亲走了,淋巴癌晚期,4个月里,我吃尽了半辈子的苦。
那年以后,我怕极了医院的病房,因为那里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拼尽全力却又一败涂地的战场。我努力学着护理、按摩、营养,甚至是病理和生化,我准备了所有的钱,求遍了所有的人,却只能在一个又一个失眠的夜里眼睁睁看着一个体面而倔强的人由于病痛难眠不断辗转,直到粗重的呼吸变得断续,眼睛里也不再有光芒…“移植”、“进仓”,这最后的希望,终是没有盼到。
所以,在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时,我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名字。我的动机远没有其他捐献者那么高尚,这份捐献,对象其实是我自己,那个深陷无助号哭顿足的自己,那个痛苦彷徨看不到希望的自己,那个在自责中盼着被救赎的自己…
临近捐献,身边有很多声音,说伤身体,说医疗技术,说复发,说不值得…而经历过那个时刻的我无比的清楚,我的努力从来不是为了换取一个100%健康的身体,而是给另一个不幸的家庭,燃一盏希望的灯,毕竟,在那个时候,只有希望才能照亮那些暗淡的魂灵。
最后,我的受者,我与你一样迫不及待这场缘分的完成,分给你我的生命,愿我能背你远离苦痛,愿你有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