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当前位置: 造血干细胞捐献

最好的毕业礼物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19-04-28

——记北京分库第343例,344例捐献者

4月中旬,小施和小万在北京某医院完成了捐献。两个大学四年级的小伙子用自己的热血奉献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躺在医院采集室的病床上,北京某高校的小施面带笑容;红色的血液从他的手臂流出,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为一名 3 岁的血液病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两年前,在和同学一起参与无偿献血时,小施将血样留在了中华骨髓库,“当时只是顺手而为,希望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年 12 月底,正当小施快要忘记这件事时,他接到了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消息。与他配型成功的,是一位小患儿。在和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后,他很快就同意了捐献造血干细胞。

上午 10 点,小施躺在捐献床上,身边是血细胞分离机,“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小施说。他将进行 3 至 4 个小时的血液分离,通过外周血分离的方式,将造血干细胞分离。这些造血干细胞为一个家庭带来了生的希望。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海淀区红十字会和高校所属社区的领导前来看望小施,并为小施送上了捐献证书和鲜花,他是中华骨髓库第 8233 例捐献者,也是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 343 例捐献者。

儿时的经历让小施一直怀有一颗柔软的心,“ 我的姥爷是个乡村医生,我见过很多农村人因为看不起病,又不想拖累家庭,最终选择了放弃。” 小施说,那些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和家属,他们要面对身心上的巨大压力,“ 他们就一直坚持着,想要抓住任何渺小的希望,去把这个病治好。这份毅力和勇气令我非常敬佩,所以既然我可以提供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我愿意做这件事情。”

“这个孩子平时就非常有爱心,参与过 6 次无偿献血,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他爱心的延续。在生活中,他也一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长期在图书馆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无私助人,凡事都是为他人着想。”辅导员李老师一直关注着小施的成长,她告诉记者,“ 小施的父母很支持他的捐献行为,本打算过来陪同,而他却怕父母过来后更担心自己,就安抚他们留在了老家。”

与小施同时捐献的是某高校的小万同学。该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每年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连续多年出现成功捐献者,小万就是该校的第14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中华骨髓库第8228例、北京市第343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

该校学工办副主任韩悦、理学院副院长舒心,以及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同学代表前往医院看望了正在进行捐献采集的小万同学。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主任梁永清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领导老师们详细询问了小万的身体、学习、生活状况,对小万同学博爱奉献,挽救生命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并鼓励他继续发扬志愿精神,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爱心奉献的队伍中。

小万在大一入学不久就报名加入了骨髓库,尽管在学校每年都有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小万也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份幸运,能在大四毕业前夕完成捐献,成就这份无私大爱。

在捐献前,小万跟家里人沟通,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当得知受捐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小万表示自己的小小行动能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感到非常自豪,希望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到身边更多人,让大家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将这份爱心与正能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