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情深义厚
——记北京分库第341例,342例捐献者
因为同一份善心,北京分库捐献者第341例大陆和第342例小磊,在四月中旬的一天,同时在北京某医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只为了那些重生和希望。
家 风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高校中的一员,大陆从不曾停下努力的脚步,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做公益。2016年,多次参加无偿献血的大陆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中,看到了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放在校园中的科普展板,从那天开始,他知道了原来血液患者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获得新生,他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在那次的献血中他报名加入了骨髓库。
聊起自己的无偿献血经历,大陆尤为自豪的谈到了他的父亲。大陆出生在一个医护工作者的家庭,大陆的父母就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他的爸爸还得过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大陆,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和态度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
2018年12月的一天,大陆接到了来自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电话,通知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大陆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患者能够与我初配型成功,这也是我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时的一个心愿,我当时就答应了。”当大陆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亲告诉大陆这个概率堪比彩票中奖。
父亲告诉他,自己也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但是像绝大部分人一样,他没有接到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随后,父亲又郑重地问了大陆的想法。
大陆说:“我愿意去捐献,我想帮助他。”
“既然你决定了,那你就去做吧!”
在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全面的健康体检后,大陆终于可以捐献了。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大陆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过去几个月,我也在感慨这份缘分。人类生存至今并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来自于基因(genes)与模因(memes)的代代相承。基因记录着遗传信息,让人类作为物种代代繁衍,将祖先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作出的改变传递下去;而包含着思想、精神的模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传递至更为广阔的人群,构成人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的最强大的力量。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让患者能够延续他/她独有的基因,去感受人生的美好,这的确意义重大。同时大陆也希望无偿献血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互助精神可以被发扬光大,一份志愿之举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作为一种模因,当超越亲缘群体的互助文化、共同体意识在整个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个社会将更加美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曾谈到家风,是的,家庭是德行培养的第一站。无论举世瞩目的大英雄,还是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他的人生第一站培养成为善良、勇敢、担当、有责任、有信仰的社会人。
价 值
小磊作为校红十字会的会长,他对红十字会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4年的一天,小磊来北京市红十字参加活动,机缘巧合下他知道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那时他们学校还从未开展过造血干细胞的科普讲座和采样工作。在小磊看来,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去做。经过他和其他同学的努力,那一年他们有了第一场造血干细胞知识讲座,有了第一次采样,虽然那次采样学校仅有20来位同学参加,小磊说,想着能为血液病患者做点事情,哪怕只是一点呢,都觉得值得。而小磊就是这二十份希望中的一份。经过四年多的等待,那份希望成就了别人的新生,更为奇妙的是,当时和小磊一起组织活动,报名入库的校红会副会长,在去年已经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小磊说:人一辈子很短,总要做几件能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事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的生命正是这样一件能让人永生铭记的事。在我心中,从未想过患者要怎么感谢我,我只是会想如果世界上有另外一个生命因我的存在而存在,有一个家庭因我而变得更加幸福,岂不是让人感到欣慰和幸福的一件事情吗?小磊还说,和患者配型成功,能帮助他是件很伟大的事情,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因为有人需要我,才体现了我的生命价值。
小磊说在校红十字会工作的这几年,他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他说自己明白了同理心,学会了换位思考,作为一位活动的组织者,作为一名捐献者他能体会患者及患者家庭的痛苦,他说这种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就是同理心。这样你帮我,我帮你,才能消除更多的病痛,才能让更多人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才能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三月的樱花和腊月的雪。
大陆和小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都得到了家人、朋友和学校的支持和肯定。采集当天,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主任、两位同学所在学校领导、海淀区委和所在街道相关领导及海淀区红十字会领导前往医院探望和慰问。
这年轻的一代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我们更欣喜的看到,这些有责任、有担当、有勇气、有爱心、有能力的年轻人不但用自己的言行传递和诠释着他们的家风和价值观,更影响和带动着更多人向上、向善。
热爱生活,对每个生命存着深厚的情感和敬畏之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