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敬”的冬天
——记北京分库第330例捐献者
这个冬天,对于31岁的宁敬(化名)意义非凡。
2018年12月14日在北京某军队医院采集室,宁敬顺利的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330例,中华骨髓库第7870例捐献者。
聊起这份“髓”缘,不得不从11年前的那个夏天说起。那时宁敬还是一名大二学生,大学好友因血液病离世,让本该芳华绽放的年龄多了一丝忧郁和一份责任。怎么才能帮助这些本不该消逝的生命?通过了解宁敬知道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2007年的5月4日,他去街头采血车留下了8毫升血样,并献了400毫升全血,因为他知道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有一个人也许会需要他。
2018年6月的一天,当他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配型成功电话时是震惊和意外的,他没想到这事儿过了11年还能成。而宁敬也由原来那个毛头小子,为人夫,为人父了。宁敬说其实开始还是有顾虑的,毕竟现在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想的就多了。经过两天的考虑,宁敬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我愿意捐献。妻子也成为他坚强的后盾,“放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我支持你。家里和孩子有我呢。”宁敬说,“虽然这事儿家人支持,但还是没敢告诉我妈,不是怕她反对,而是从配型成功到实现捐献,这中间有半年的时间,怕她一直惦记,跟着操心,这事儿结束了再跟我妈说,她一定会支持的,因为我是她儿子,了解她。”
和宁敬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和他的家人都是特别实诚地道的北京人,他们热情,善良,他们用最真实的感情表达着对患者的爱,当知道对应的患者是位成年女性时,宁敬曾说:“那位女士应该也有孩子,每个妈妈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我做这些只是希望那位妈妈能有机会继续爱着她的孩子……”
采集当天,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主任;大兴区教委领导;大兴区红十字会领导、工作人员和宁敬所在的单位领导前往医院慰问。他们感谢宁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身边的人诠释正确的“三观”,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品德课。
这个寒冷的冬季,就连太阳都爱偷懒,时不时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取暖。但我们周围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身上的光和热去照亮黑暗,温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