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他一直在前行
2014年4月3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对小董同学却意义非凡,因为他三年前的夙愿终于在今天实现了。
在空军总医院血细胞分离室,这个年龄23岁健壮高大的小伙子腼腆地躺在采集床上,他不时的面露微笑,静静的聆听着房间里人们说话。
2011年4月,小董在北京理工大学组织的“献血捐髓,用爱让生命延续”的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虽然自己意愿坚定,但配型成功后,爸妈会不会支持自己?这个问题让他不禁困扰。
报名后,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小董带着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的荣誉证书回到家中。当他小心地递到父母面前时,意外地得到了他们的赞扬,在科协工作的妈妈和在大学任教的爸爸都为小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到光荣。
当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做这件事的时候,他说:“妈,我一直想做这件事,能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一个人是件幸福的事!您能想象吗?当自己生命的种子,延续到另一个人的身体里,看着它生根,发芽、慢慢的茁壮成长,这多神奇!如果将来有人和我配型成功了,我想做这件事儿,而且必须做这事儿,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尊重和支持!”妈妈看着儿子的懂事和善良,做出了最郑重的承诺:“儿子,放心吧,将来如果你可以救人一命,妈妈一定支持你,而且妈妈保证,爸爸同样也会为你骄傲的!”
2013年10月,小董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了。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幸运,在接到通知电话的那一刻,小董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北京分库工作人员说:“真的吗?你们不是骗我的吧?我愿意做,我不需要考虑,而且我的家人支持我!”
作为北京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最高最壮的一个,小董担心自己的体重超标,怕体检不合格影响实现捐献,在高分相合以后,他坚持锻炼,控制饮食,短短的10多天时间迅速减重7.5公斤,以良好的身体状态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着充足的准备。
采集当天,北京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娜、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副校长李和章来到医院看望慰问了小董。校领导对小董同学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表示要在学校进一步地加强“献血捐髓”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的大家庭里,帮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获得生命的希望。(造血干细胞北京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