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外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资源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红十字工作,必将极大的促进我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但囿于各种因素,党外代表人士在参与红十字工作还存在力量分散、缺乏保障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文拟从顺义区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出发,从党外人士自身、党外人士所在的组织和红十字会三个层面,就目前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一、引导党外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重大意义
2017年,顺义区红十字会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社会团体等各个层面通过推荐与邀请产生了238名会员代表,其中非中共党员代表47名,占19.7%;选举产生的80名理事中有20人为党外人士,占25%;选举产生的13名常务理事中,有2人为党外人士,占15.4%。引导和支持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对于党外人士个人、党外人士所在的组织和红十字会来说,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是参与红十字工作是党外人士关注国情民情、更好地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红十字工作更多的是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这样就要求党外代表人士面向基层、走进社区、贴近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感受民生,和红十字会一道扎扎实实的做一些人民群众急需急想的实事。从这个角度来讲,引导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通过参与红十字工作,经过思考与调研,党外代表人士将第一手掌握的有价值的信息,转而形成高质量、有意义、具可操作性的反应民生诉求的提案、议案,从而形成一个取于民、用于民、利于民的机制平台。
二是参与红十字工作是党外人士所在组织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核心是奉献。红十字工作更多的是奉献,这样就要求党外人士在参与红十字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服务大众,不断发挥正能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因而具有生动性、鲜活性的特点。红十字工作本身就是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建设阵地的大课堂、活教材,能够进一步丰富组织发展源,增强代表人士凝聚力,提升代表人士履职力,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建设水平。
三是发挥党外人士作用是促进我区红十字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红十字工作要取得大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而红十字会自身因为编制等因素的影响,专职队伍与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人道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好这一矛盾,需要团结和联合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引导、支持和鼓励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红十字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道需求,促进我区红十字事业持续发展。
二、如何引导党外人士在参与红十字工作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党外人士重视和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和表现。引导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最根本最直接的方式是如何引导其实现个人价值。
首先,要引导党外人士认识到在参与红十字工作过程中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在所从事的领域有所作为是分不开的。要引导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党外人士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号召他们在各自领域争先创优、争创一流,争当专业带头人、争做技术领头雁。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品种、创新管理、提高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证安全、提高效率效益和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协作、推广新技术等活动,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其次,要引导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党外人士认识到其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党和人民的需要、与顺义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让党外人士认识到,如果背离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其个人价值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的经济人才。因此,党外人士,要积极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地方发展服务。立足于实现顺义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积极建言献策;立足于全区人道需求的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第三,要引导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党外人士认识到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付诸于红十字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切忌空谈,更重实践。客观的说我区红十字事业部分工作因为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认知等原因发展相对滞后,有的工作还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我们的人道救助实力相对较弱,开展工作的形式相对单一,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道需要。这些都为党外人士施展才华提供了用武之地。党外人士要真正静下心来,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找准突破口参与进来,扎扎实实地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实现和体现个人价值。
三、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外人士参与十字工作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的组织机构、良好的运营机制和专职专业的工作人员,是有序引导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当前,从区红十字会来讲我们还没有建好相应的架构和相应的党外人士联谊的机制,缺泛有序引导的机制,在组织上缺少保障。
二是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外人士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多为所在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比如农工党和九三学社均有较好的医疗资源,经常分别开展义诊活动。实践活动多以自筹自办为主,即自己组织成员、自己联系场地、自己安排主题来举办,多数时候还是独角戏,红十字会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打造好平台,将具有共同资源、有意参与红十字工作的民主党派融合起来,共同开展一些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实效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会工作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和救助方面,比如我会和京顺医院合作成立了顺义区红十字医疗救援队、面对全区退休教师设立了中医康复基金,和博雅医学健康研究所开展心理咨询等项目;和伯文教育面向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设立了“陪伴成长”救助项目;和登山协会合作成立了“顺义区红十字会登山救援队”、和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等等。活动形式上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有些实践活动缺泛长效机制、多为一锤子行动,比如救助活动、捐款捐物或义诊,缺少持续性地跟踪与服务,长效性不强,深度也有所欠缺。
四是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实际参与率与认同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党外人士多为热心组织活动的精英或骨干群体,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都较强,本职工作忙碌,往往因为缺少一些明文规定,未建立保障机制,屡屡遗憾缺席。另外,因为红十字开展的一些活动相对低调,且与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机构联系不够紧密,也降低了各项活动的社会知晓度和出席率。
四、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各级红十字组织要支持配合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党外人士最关心的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最希望的是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红十字各项工作成效直观,贴近百姓,能直接展现形象和水平,是党外人士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选择。各级红十字组织要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广搭平台、创造条件、激发活力,为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三救三献”、助老、助残、助困、助学等活动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二是加强横向联系,增强工作合力。区红十字会要主动加强和区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掌握党外人士对参与红十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他们的特点专长,主动介绍区域内人民群众的人道需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各项工作。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红十字工作重在宣传,对党外人士参与的每一项红十字工作,我们都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和行有实效的办法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增强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主动意识,进一步引导其关心国家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愿意长期服务社会,愿意奉献智力、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进而组建一支高素质、甘奉献的骨干服务队伍。
四是构建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经验推广机制。红十字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红十字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深入扎实的开展红十字工作,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也是我们党外人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红十字工作为党外人士实现奋斗目标提供了一种选择,红十字会要积极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党外知识分子联谊,积极探索党外人士参与红十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领域,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通过定期或不期的各种经验座谈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将好的实践做法和经验及时推广传播开,以产生最大的物质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