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冬奥服务保障侧记

来源: 北京市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2-03-16

  2022年春天必将永久为历史铭记。当激情在坚冰之上飞扬,梦想于飞雪之间翱翔,北京冬奥会让冰雪运动的精彩与欢乐实现全球共享。在这鼓舞世界的盛会背后,是来自各行各业保障人员的鼎力支撑,这其中便有北京红十字会的闪亮身影。

  时刻待命的急救车和救援直升机,开辟出从雪峰到医院的最快捷救援通道。胸怀博爱的无偿献血者,传递着心与心相连的最宝贵“生命种子”。无私奉献的城市志愿者,营造出赛场外最温暖人心的服务港湾。他们心手相牵,同心协力,为成就一届圆满成功的冬奥盛会倾情付出,在赛事保障工作中彰显着人道力量,弘扬出博爱精神,点亮了奉献之光,共同抒写下“一起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争分夺秒

  用专业快速高效医疗服务赢得赞誉

  农历虎年新春,北京冬奥会紧张激烈的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冰雪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拼搏时,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同样争分夺秒,努力为运动员和赛会各参与方提供专业、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

  从国家体育馆、冰立方、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到首体花滑训练馆、首体速滑训练馆,再到主媒体中心、首钢园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守候在现场的999急救车和医务人员,让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一份安心。

  由于赛事赛程密集,国家体育馆救护车保障组组长高洪涛每天工作长达16至17个小时,每天都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累了困了就在驾驶室、椅子上稍作休整,然后继续投入到保障任务中。

  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冬奥会救护车保障组负责人,同时也是首钢滑雪大跳台救护车保障组组长的王红雨,是一位“老急救人”了。为更好地展现999的专业能力、确保场馆医疗急救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从进驻后便全天无休,每天到场开展工作,主动和场馆医疗团队进行工作对接,早晚参加医疗领域的例会,及时把新要求、新工作传达到每个车组。

  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每天要接待约5000至6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工作者和持权转播商。国立龙医生作为场馆协调员,除了救护转运工作外,还负责和场馆医疗经理及医疗官的沟通协调。完成一次转运任务往往需要两个半小时,他感觉坚守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好像每天都在路上度过。今年50多岁的刘卫廷医生,是主媒体中心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大的,可一接到任务,他却总是冲在年轻人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还派出2架H155救援型直升机、2架H135医疗型直升机和66名航空医疗保障人员,承担起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的航空医疗救援保障任务。

  此前,直升机高山雪上运动空中救援在我国救援领域属于空白,缺乏各项操作的规范与标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期间,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通过近3年的努力钻研和数十次演练飞行,克服大风、乱流、低温等因素,填补了这一空白。

  2月7日,崇礼云顶滑雪公园障碍追逐赛道训练过程中,一名试滑员不慎受伤。999航空救援队员到达现场施救,5分钟后便利用直升机将伤员运送至指定医院。2月10日上午,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比赛中,一名瑞士籍运动员受伤,左前臂开放性骨折。999医疗转运型直升机仅用8分钟就将受伤运动员转运到了延庆区医院,比用地面救护车节约了30多分钟,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

  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建立完善的直升机医疗救援保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救援工作机制,实现了航线审批、空域开放、空中医疗、空地对接等环节无缝衔接,确保直升机在5分钟内到达赛道进行救援,在15分钟内将危重患者转运到距离最近有救治能力综合医院。999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副主席珍妮·舒特的高度认可。国际雪联医疗官员汉斯则在工作日志中写下“perfect(完美)”的评价。

  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派出的优秀医疗保障队伍,遵循“快速救援、精准保障、专业操作、平稳安全”的目标,按照场馆医疗团队的工作要求,结合各场馆比赛的特殊性,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出色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



  无私奉献

  用积极热情细致服务筑就温馨港湾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五洲四海的人们汇集在五环旗下,展竞技之美,扬文明之光。作为北京最具特色的标识之一,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在比赛期间汇聚成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让人们感受到了心手相牵的温暖。

  据北京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奥森公园、西三环交通枢纽、999救援服务中心及延庆区冬奥广场等处设置了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开展了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这些站点所招募的志愿者全部都经过了市红十字系统组织的4学时以上的应急救护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证书。仅2021年,北京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范围内为21.56万余人开展应急救护取证培训。加入红十字城市志愿服务工作的这些志愿者,既可以向市民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又可以在遇有突发情况时运用掌握的急救知识保护群众生命健康,是北京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

  “请这位女士帮我拨打120并回复我信息,请这位男士取下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我是急救员李礼!”大年初三,下午4时,在西三环花园桥地铁站B1出口的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桌子上整齐摆放着《红十字与冬奥同行》宣传手册,现场还配了一台AED急救设备。队长李礼带领志愿者们身着冬奥主题服装,为过往市民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同时还积极普及急救知识,宣传无偿献血。颇具实用价值的急救技能现场演示非常受群众欢迎,李礼和志愿者们进行一场演示讲解大概要10分钟,平均每天能接待200多名市民。

  从1月25日开始,李礼和200余名红十字冬奥城市志愿者正式上岗,持续服务至冬奥会、冬残奥会结束,共48天。“除了常规志愿服务外,我们还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宣传无偿献血等特色志愿活动。”李礼说。因为站点临近交通枢纽噪音大,李礼必须长时间大声说话,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做志愿服务就是一个传递爱心的过程,我们的付出可以让市民们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减少意外的发生,还能带动更多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家庭收获幸福和温暖。”李礼说。

  在延庆,蓝天救援队红十字志愿者王黎黎是当地红十字会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负责人,也是志愿者的“后勤部长”。活动前一天,她要负责第二天的联络工作,根据具体任务以及报名情况联系人员安排分工,确保人人有岗、全体到岗;任务当天她早早地整理装备,准备全部所需物资;一天任务结束后不管多晚,她都会对当日工作进行总结,再次检查装备,保证第二天正常使用。

  从1月25日延庆红十字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启动开始,王黎黎每天往返于家与冬奥文化广场之间。有时候,为了完成保障任务,她不得不将无人照看的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独自留在汽车里。就这样,她总是把最苦最累的活留给自己,别的志愿者是按照排班到岗,而她却是日日如常。冬季固然寒冷,她却用这种志愿服务送出无限温暖。

  48天里,在红十字城市志愿服务站旁,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们精神奕奕,热情似火,200名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的红十字志愿者全部持证上岗。他们当中有老师、有学生、有自由职业者、有机关干部,虽然岗位不同,但却怀揣同样的志愿奉献博爱之心,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开展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北京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1月25日红十字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全面启动以来,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市民的一致赞誉。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志愿服务站“不打烊”,志愿者栉风沐雨,节日期间坚持上岗,向广大市民开展文明引导、爱心帮扶、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等服务,以实际行动温暖了首都群众,充分展现了红十字精神。



  热血有我

  以真心爱心诚心送出宝贵“生命的希望”

  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们在滑雪大跳台上一飞冲天的场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冰雪运动充满观赏性与对抗性,也有极大风险,运动员容易受伤,比赛期间用血需求比较大。在全国人民都在以各种各样形式参与冬奥、助力冬奥时,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也不例外,他们有人积极参与冬奥安全保障,有人进行无偿献血,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诚心,为冬奥、为北京做出贡献。

  42岁的田水利是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除夕当天,他和爱人一起,用无偿献血的方式迎接新春和冬奥的到来。10岁的儿子也在一旁见证了爸爸妈妈的善举。田水利表示,在新春之际带动家人一起进行无偿献血,不仅可以给自己和家人一个特殊的纪念,也可以在冬奥这个特殊的节点,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病患看到未来,与冬奥“一起向未来”。

  农历壬寅虎年大年初一,北京分库第2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培道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他前往天坛公园捐献了400毫升全血。“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新年伊始就开始奉献于社会,让我觉得生命更有意义。”张培道表示,自己作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为冬奥会储备应急血液义不容辞。

  据了解,北京市红十字会近年来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联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做好稀有血型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服务保障工作。通过宣传招募,665名志愿者报名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稀有血型应急献血志愿者,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了有力的血液保障。

  让人道力量筑起牢固的生命屏障,让博爱精神种下温暖的希望之花,让奉献之光照亮心底的梦想。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在给北京市红十字会的贺信中表示,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冬奥会服务保障期间,在志愿者应急救护培训、无偿献血宣传动员、航空医疗救援、救护车急救转运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红十字会以最高的保障标准、最佳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不负使命,提供了优质的保障服务,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双奥之城”红十字组织的良好形象,交出了一份服务保障优质答卷。